[实用新型]一种相机电磁屏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52869.7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3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李振伟;乔峰;高孟友;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G03B17/5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侯艳艳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机 电磁 屏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机电磁屏蔽装置,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相机本体、电源滤波器、通信控制模块和波导管取景组件,相机本体、电源滤波器和通信控制模块设在金属屏蔽壳体内;波导管取景组件包括第一波导管和透镜组件,第一波导管安装在取景孔内并与金属屏蔽壳体导电连接;第一波导管第一端位于金属屏蔽壳体的外部,相对的第二端位于金属屏蔽壳体的内部并位于相机本体的镜头前侧,且第一波导管、透镜组件与相机本体的镜头同轴线;透镜组件包括凹透镜和凸透镜。本实用新型一种相机电磁屏蔽装置大幅度对提高相机的电磁屏蔽效能,有效抑制相机的电磁干扰辐射,使常用普通相机可应用于大型射电望远镜等对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极高的工作现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干扰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相机电磁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数码相机、摄像机、视频监控装置等数字图像采集设备作为电子装置,在工作时对外会存在微弱的电磁干扰辐射。作为弱电设备,这类辐射强度虽然较弱,但是在大型射电望远镜周边或者现场工作时,由于大型射电望远镜具有收集并放大电磁信号的作用,所以相机等设备的电磁干扰会对望远镜观测结果造成影响。大型射电望远镜作为大型空间结构工程,其观测控制、运行维护以及现场监控都离不开相机等图像采集设备,由于其应用场合及需求特殊,目前针对此问题并无明确解决方案,对于相机的电磁干扰屏蔽措施通常选用高端的弱干扰相机或者使用金属外壳尽量覆盖相机本体以减少其对外的电磁辐射,并且要求尽可能减少相机等设备的安装布设,只能在关键位置使用。
相机作为光学测量设备,工作需要与被测场景之间存在光学通路,普通电子设备可使用金属壳体完全覆盖电子设备来抑制其对外的电磁辐射,但相机必须留出一定的取景孔洞,这使得壳体密闭性无法实现,且孔洞面积过大时依旧会造成电磁波泄露,屏蔽效能低下,且缺乏多旋转取景功能。而使用高端相机其电磁兼容性能虽然较强,但是其自身屏蔽效能依旧有限,主要用于防止外部的电磁干扰进入相机内部,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大型射电望远镜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机电磁屏蔽装置,大幅度对提高相机的电磁屏蔽效能,有效抑制相机的电磁干扰辐射,使常用的普通相机可应用于大型射电望远镜等对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极高的工作现场。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相机电磁屏蔽装置,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相机本体、电源滤波器、通信控制模块和波导管取景组件,所述相机本体、所述电源滤波器和所述通信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内,所述金属屏蔽上设有电源线孔和取景孔,所述相机本体与所述电源滤波器以及所述相机本体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均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源滤波器的电源线和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的通信线集成为线束,所述线束经所述电源线孔引出至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外部;所述波导管取景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波导管和设置在第一波导管内部的透镜组件,所述第一波导管安装在所述取景孔内并与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导电连接;所述第一波导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金属屏蔽壳体的外部,相对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金属屏蔽壳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相机本体的镜头前侧,且所述第一波导管、所述透镜组件与所述相机本体的镜头同轴线;所述透镜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波导管的第一端处的凹透镜和位于所述第一波导管的第二端处的凸透镜。
所述凹透镜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波导管的轴线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内部屏蔽室,所述第一内部屏蔽室固设在所述金属屏蔽壳体的内壁上且与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导电连接;所述电源滤波器和所述通信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内部屏蔽室内,所述第一内部屏蔽室与所述电源线孔连通,且所述第一内部屏蔽室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相机本体与所述电源滤波器之间的连接导线以及所述相机本体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导线通过的导线孔,所述导线孔配置有第二波导管。
所述电源线孔配置有第三波导管,所述线束包裹有金属外层,所述金属外层接地且与所述第三波导管连接。
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内部固设有相机支架,所述相机支架具有水平支撑部,所述相机本体支撑在所述水平支撑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528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