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52813.1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4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显;赵鹏;张可乐;田超;韩宝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晓晖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建筑 电线 安全 辅助 线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包括护壳,所述护壳的内部设置有转筒,且转筒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转筒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杆,且螺杆与转筒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安装有护壳,并在护壳的内部设置有转筒、螺杆、调节旋钮、内螺环、限位槽、支撑杆与支撑块组成的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的使用能够对不同的线圈进行限位,并与护壳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线的缠绕,使用更加方便,放线管内部通槽的设置,通过通槽内部滑杆的移动,能够控制压轮的升降,便于对不同深度的线槽进行使用,并通过压轮能够确保电线紧密的贴合的线槽的内部,节省了人工劳动力,操作更加方便,实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而在装饰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内部的电线进行走线,传统的走线方式采用人工走线,由于线槽的深度不同,采用人工走线需要将电线按到线槽的内部,费事费力,且由于线圈拆开之后容易导致电线缠绕,使用较为不便,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包括护壳,所述护壳的内部设置有转筒,且转筒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转筒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杆,且螺杆与转筒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顶部延伸至转筒的外侧,且螺杆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转筒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环,且内螺环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环的外侧均匀铰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皆通过限位槽并延伸至放线管的外侧,所述支撑杆远离内螺环的一端皆铰接有支撑块,所述护壳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轮,且护壳底部远离移动轮的一侧设置有放线管,所述放线管内部远离护壳的一侧设置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设置有压轮,所述放线管远离护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延伸至通槽的内部,所述放线管的底部设置有放线口。
优选的,所述护壳靠近移动轮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内螺管,且内螺管的内部设置有拉杆,所述内螺管与拉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设置有四组,且相邻支撑块之间的夹角为°。
优选的,所述压轮的形状为哑铃状。
优选的,所述护壳的顶部设置有提手,且提手的内顶部设置有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放线口的顶部设置有承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安装有护壳,并在护壳的内部设置有转筒、螺杆、调节旋钮、内螺环、限位槽、支撑杆与支撑块组成的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的使用能够对不同的线圈进行限位,并与护壳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线的缠绕,使用更加方便,放线管内部通槽的设置,通过通槽内部滑杆的移动,能够控制压轮的升降,便于对不同深度的线槽进行使用,并通过压轮能够确保电线紧密的贴合的线槽的内部,节省了人工劳动力,操作更加方便,实用性更高,护壳底部移动轮的设置,通过移动轮能够方便走线时装置的移动,无需人工手动提起,且护壳上内螺管的设置,通过内螺管内部活动连接的拉杆,不仅能够方便装置的推动,且便于装置的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528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角度检测的X射线探伤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折叠的支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