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康复训练行走助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51233.0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4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科之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康复训练 行走 助行器 | ||
本实用新型的康复训练行走助行器,包括底架、站立架和托裆坐垫,所述底架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边的矩形架,在矩形架前端设置有前防撞杆,在矩形架底部前后端分别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站立架包括门字型框架,门字型框架通过升降柱设置在底架上方,在门字型框架左右两侧边向内倾斜设置有双腋托支架,在双腋托支架之间设置有胸托调节杆,在门字型框架前端倾斜连接有扶手支架,在门字型框架的后端活动设置有靠背支架;在门字型框架的前端及靠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固定环,所述托裆坐垫通过固定环活动设置在门字型框架下方。本行走助行器帮助中风、偏瘫等单边无力患者锻炼行走,帮助无力行走者练习站立和行走,能够有效的防止训练时跌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行走助行器。
背景技术
我国脑卒中患者人群每年都在上升,发病的人群也逐渐年轻化!然而百分之八十的患者都拒绝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这让大部分患者都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期,让患者不能生活自理成了常态。如果患者尽早积极做康复训练,并且康复的方法正确有效,则能恢复的和正常人基本一样,生活行动能力都可以自理!如果患者康复训练的晚,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生活能自理的状态,甚至再晚做康复训练的,可能恢复不到生活自理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训练行走助行器,帮助中风、偏瘫等单边无力患者锻炼行走,帮助无力行走者练习站立和行走,能够有效的防止训练时跌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康复训练行走助行器,包括底架、站立架和托裆坐垫,所述底架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边的矩形架,在矩形架前端设置有前防撞杆,在矩形架底部前后端分别连接有万向轮,在矩形框架顶部前后端分别设有升降柱;所述站立架包括门字型框架,门字型框架通过升降柱设置在底架上方,在门字型框架左右两侧边向内倾斜设置有双腋托支架,在双腋托支架之间设置有胸托调节杆,在门字型框架前端倾斜连接有扶手支架,在门字型框架的后端活动设置有靠背支架;在门字型框架的前端及靠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固定环,所述托裆坐垫通过固定环活动设置在门字型框架下方。
作为优选的,在同侧的升降柱之间设置有一字加强杆,在后端升降柱与矩形架之间设有钝角加强杆,用来确保升降柱的稳固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升降柱包括设置在矩形架顶部的支撑立柱、设置在门字型框架底部的滑动立柱、套设在支撑立柱外侧的C型插销,所述滑动立柱套设在支撑立柱内且能上下滑动,在支撑立柱和滑动立柱上对应设置有通孔,能通过C型插销锁死。
作为优选的,在矩形架后端活动设置有后防撞杆,所述后防撞杆一端通过套筒可旋转固定,另一端通过C型卡扣活动固定。
作为优选的,在双腋托支架、胸托调节杆、扶手支架、靠背支架均设置有海绵套,用来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的,在两个矩形架的内侧设置有可折叠的脚踏板,当使用者走累时,可以放下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行走助行器,底架四面采用多杆加固,四平八稳,站立架四周采用防护支撑设计,行走更安心,同时采用可升降立柱设计,可以根据使用者身高来调整站立架高度,扩大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C型插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裆坐垫;2、竖立矩形架;3、前防撞杆;4、万向轮;5、升降柱;6、门字型框架;7、双腋托支架;8、胸托调节杆;9、扶手支架;10、靠背支架;11、固定环;12、一字加强杆;13、钝角加强杆;14、后防撞杆;15、海绵套;16、脚踏板;51、支撑立柱;52、滑动立柱;53、C型插销;531、C型卡扣;532、条状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科之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科之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51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畜牧兽医用灌药器
- 下一篇:一种转移截瘫病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