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排水沟防堵塞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50388.2 | 申请日: | 2019-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6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林;刘泽宇;朱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14;E03F5/06 |
| 代理公司: | 11624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任漱晨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沟 隔板 石子 泥沙 防堵塞 通槽 网板 体内 弹簧 卡槽 本实用新型 盖板下表面 市政 排杂通道 市政工程 左右两侧 下表面 盖板 空槽 内卡 积累 过滤 流出 阻挡 堵塞 压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排水沟防堵塞的结构,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排水沟本体,所述排水沟本体内壁左右两侧面的上方均开设有卡槽,且两个卡槽内卡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下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网板,所述排水沟本体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通槽。该市政排水沟防堵塞的结构,通过设置网板、隔板和弹簧,在网板过滤的作用下,能够把水中的泥沙和石子阻挡在隔板上,当隔板上的泥沙和石子积累到一定的重量,弹簧会被压缩而导致隔板与通槽之间有缺口,在水流的作用下,泥沙和石子能够从通槽流到空槽内,然后再经过排杂通道流出,避免了泥沙和石子积累在排水沟本体内而导致其发生堵塞现象,从而起到了防堵塞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排水沟防堵塞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城市中的地面逐渐水泥化,而水的排放便成了一大问题,排水沟结构有利于城市中污水的正常排放,于是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排水沟结构,现有的排水沟不具有对排水内累积的污泥进行处理,常年累月的积累下,容易导致排水沟内出现堵塞现象,从而影响城市排水系统正常的工作,且给人们出现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排水沟防堵塞的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排水沟不具有对排水内累积的污泥进行处理,常年累月的积累下,容易导致排水沟内出现堵塞现象,从而影响城市排水系统正常的工作,且给人们出现带来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排水沟防堵塞的结构,包括排水沟本体,所述排水沟本体内壁左右两侧面的上方均开设有卡槽,且两个卡槽内卡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下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网板,所述排水沟本体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左右两侧面的下方均开设有限位槽,且两个限位槽内卡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表面卡接有四个滑套,且四个滑套分别位于隔板上表面的四角处,所述滑套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空槽内壁的下表面,所述空槽开设在通槽的下方,所述空槽内壁右侧面的下方开设有排杂通道。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隔板的下表面,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空槽内壁的下表面,所述弹簧的表面涂有防锈涂料。
优选的,所述通槽横截面的长度小于排水沟本体横截面的长度,且空槽内壁的下表面为倾斜设计。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长度不同,且左侧两个滑杆的长度小于右侧两个滑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栅板。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且左侧两个固定块的相对面通过两个销轴分别与把手正面和背面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市政排水沟防堵塞的结构,通过设置网板、隔板和弹簧,在网板过滤的作用下,能够把水中的泥沙和石子阻挡在隔板上,当隔板上的泥沙和石子积累到一定的重量,弹簧会被压缩而导致隔板与通槽之间有缺口,在水流的作用下,泥沙和石子能够从通槽流到空槽内,然后再经过排杂通道流出,避免了泥沙和石子积累在排水沟本体内而导致其发生堵塞现象,从而起到了防堵塞的作用。
2、该市政排水沟防堵塞的结构,通过设置滑套和滑杆,能够起到稳定隔板的作用,同时不会影响隔板在滑杆上运动,通过设置限位槽,避免隔板被弹簧的弹力弹出通槽,从而起到了限定隔板位置的作用,通过设置空槽的斜面,避免泥沙石子聚集在空槽内,从而保证了泥沙和石子完全的从排杂通道内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503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