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时测量静电的装置及气力输送实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40619.1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2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琳;姚军;房佳;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65G53/16 | 分类号: | B65G53/16;B65G53/46;B65G53/66;G01R19/00;G01R2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汤在彦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时 测量 静电 装置 气力 输送 实验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实时测量静电的装置及气力输送实验系统,该实时测量静电的装置包括测量管段,所述测量管段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内腔构成输送颗粒的传输通道,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敷设薄膜单元,所述薄膜单元的外壁上敷设导电胶单元,所述导电胶单元的外壁上套设第一铜电极套,所述第一铜电极套的外壁上敷设绝缘胶单元,所述绝缘胶单元的外壁上套设第二铜电极套;所述内管、所述第一铜电极套和所述第二铜电极套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铜电极套、所述绝缘胶单元和所述第二铜电极套构成导行系统。该实用新型能对气力输送过程中摩擦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实时在线测量,测量的精度高,提高了测量过程感应电流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力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时测量静电的装置及气力输送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气力输送实验系统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制药等行业,以及材料加工中颗粒物料的运输。在气力输送实验系统中,由于不同材料表面间的碰撞、摩擦,颗粒与系统管道壁面有获得静电电荷的趋势。系统组件上电荷积累伴随着电荷随时放电的危险,同时系统中静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颗粒物传输效率。因此,实时并精确地测量管道中静电量的大小尤为重要。已知的静电测量方法受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测量结果的复现性较差,对这些测量仪表总的要求是输入阻抗要高,输入电容要小,测试连线必须对地,有很高的绝缘电阻。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实时测量静电的装置及气力输送实验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时测量静电的装置及气力输送实验系统,该实用新型能对气力输送过程中摩擦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实时在线测量,测量的精度高,提高了测量过程感应电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实时测量静电的装置,包括测量管段,所述测量管段的入口与气力输送实验系统中气固旋转阀的出口连通,所述测量管段电连接一静电仪,所述静电仪用于测量所述测量管段的感应电流,所述静电仪与一计算机电连接;所述测量管段的出口连通一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的法拉第杯,所述法拉第杯用于测量颗粒电荷;所述测量管段、所述静电仪和所述法拉第杯均接地处理;
所述测量管段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内腔构成输送颗粒的传输通道,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敷设薄膜单元,所述薄膜单元的外壁上敷设导电胶单元,所述导电胶单元的外壁上套设第一铜电极套,所述第一铜电极套的外壁上敷设绝缘胶单元,所述绝缘胶单元的外壁上套设第二铜电极套;所述内管、所述第一铜电极套和所述第二铜电极套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铜电极套、所述绝缘胶单元和所述第二铜电极套构成导行系统;
所述第一铜电极套上电连接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静电仪的高电位;所述第二铜电极套上电连接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静电仪的低电位;所述静电仪的低电位通过第三导线电连接接地插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为聚氯乙烯管,所述薄膜单元为能贴敷于所述聚氯乙烯管外壁上的聚乙烯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胶单元为镀银铜粉填充型导电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气力输送实验系统,包括进料部和进气部,进料部用于填入输送颗粒,进料部和进气部均连接于气固旋转阀上,所述气固旋转阀的出口连接前述的实时测量静电的装置,所述实时测量静电的装置包括测量管段,所述测量管段的入口与所述气固旋转阀的出口连通,所述测量管段电连接静电仪;所述测量管段的出口连通法拉第杯,所述法拉第杯的出口与能收集输送颗粒的金属容器连通;所述进料部、所述测量管段、所述静电仪、所述法拉第杯和所述金属容器均接地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部包括接地处理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出口通过进给控制阀连通所述气固旋转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斗上连接设置电子称重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406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管静电防护装置及气力输送实验系统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生态道路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