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树木防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9698.4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3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婵婵;沈敏;徐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乾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木 防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木防寒装置,包括包裹于树干的防寒层,还包括用于保持防寒层与树木贴合状态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套设于防寒层外的支撑环以及设置于支撑环的内曲面的若干弹性伸缩组件;支撑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第一半环和第二板环的一端铰接,第一半环的非铰接端和第二半环的非铰接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可拆卸连接连接机构。其不仅能够为树木提供生长空间,而且能够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木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树木防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城市绿化要求的提高,对于树木的防寒保湿方面的防护更是不容忽视,做好树木的防寒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同时可以影响树木次年的生长势头及开花结实的质量。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057967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树木防寒保湿装置,包括横向缠绕在树干部分的草绳,草绳外侧均匀竖向设置多个竹板,竹板的凹面朝内,竹板通过铁钉与树干固接,草绳内侧竖向设置多个竹条,竹条与竹板位置相错布置,竹条自缠绕草绳的树干中上部向下延伸插入泥土中。
该装置虽然通过竹板加固方式可以防止草绳经过风吹日晒而过早的老化脱落,提高了草绳的使用寿命,但是通过铁钉与树干固接,铁钉在钉入树干时,铁钉会破坏表层树干,同时切断表层树干上下输送养分的通道,使树干受到破坏,同时,在天气转变或树干的粗细改变时,需要拆除或更换该树木防寒保湿装置,由于通过铁钉与树干固接草绳贴紧与树干只能通过拆除竹板与树干之间钉子的方式进行调节,且在拆除钉子的过程中钉子有可能会破坏草绳,使得该装置不能重复利用,且该装置不能适应树木生长使树木生长空间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木防寒装置,其不仅能够为树木提供生长空间,而且能够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树木防寒装置,包括包裹于树干的防寒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保持防寒层与树木贴合状态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设于防寒层外的支撑环以及设置于支撑环的内曲面的若干弹性伸缩组件;所述支撑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板环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半环的非铰接端和第二半环的非铰接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可拆卸连接连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寒层包裹于树干上,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首尾相接围成支撑环,支撑环套设在防寒层的外部,设置于支撑环内曲面的弹性伸缩组件的端部抵接于防寒层的外部。随着树木的生长,树干变粗时,弹性伸缩组件在树干的作用下被压缩,为树木提供生长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免于被更换。当需要拆除时,通过连接结构解除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连接状态,转动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使第一半环的非铰接和第二半环的非铰接端分离,使得弹性伸缩组件失去对防寒层的支撑作用,进而对防寒层拆除且不会破坏该树木防寒装置,使得该树木防寒装置能够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半环的非铰接端的外曲面的第一连接块、设置于第二半环的非铰接端的外曲面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于靠近第二连接块的侧面上设置有插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于靠近第一连接块的侧面上开设有插接槽,插接块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用于使插接块限位于插接槽内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块的插接块插接于第二连接块的插接槽内,限位组件对插接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插接块脱离出插接槽,进而实现第一半环的非铰接端和第二半环的非铰接端之间的连接;当需要拆除本实用新型时,解除限位组件对插接块的限位作用,使限位块远离插接槽,进而使第一半环的非铰接端和第二半环的非铰接端分离,使得支撑环失去对防寒层的支撑作用,便于对防寒层拆除且不会破坏该树木防寒装置,使得该树木防寒装置能够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乾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乾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96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