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38862.X | 申请日: | 2019-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9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高成;刘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B65H4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设置在皮带上以检测气体成分,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旋转盘线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皮带上;第一传感器,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旋转盘线结构上;第一探头线,第一探头线与第一传感器连接,第一探头线的至少部分盘设在第一旋转盘线结构上。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检测井下气体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矿井掘进系统中,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皮带机尾处应设置一组一氧化碳检测装置和一组烟雾检测装置,以实时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数据,保证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时能及时报警,以在有毒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数值时能及时切断工作面动力电源。
由于掘进工作面皮带机尾随着工作面的延伸而随时往前延伸,相应的传感器也会随着皮带机尾向前延伸。其中,一氧化碳检测传感器和烟雾检测传感器分别带有一卷探头线以用于延伸。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人工手动防线以进行延伸,这样费时又费力,加大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检测井下气体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设置在皮带上以检测气体成分,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旋转盘线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皮带上;第一传感器,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旋转盘线结构上;第一探头线,第一探头线与第一传感器连接,第一探头线的至少部分盘设在第一旋转盘线结构上。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盘线结构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一滚圈,第一滚圈通过第一轴承与皮带可转动连接,第一探头线的至少部分盘设在第一滚圈上。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盘线结构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间隔设置在第一滚圈上,以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限制第一探头线的运动。
进一步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伸缩组件,第一伸缩组件设置在第一旋转盘线结构上,第一伸缩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活动端,第一固定端设置在第一旋转盘线结构上,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活动端。
进一步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可伸缩的设置在第二管体上,活动端位于第一管体远离第二管体的一端,固定端位于第二管体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伸缩组件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锁紧件具有锁紧位置和避让位置,当锁紧件处于避让位置时,第一管体可伸缩地设置在第二管体内。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具有第一走线腔,第一探头线穿设在第一走线腔内;和/或,第二管体具有第二走线腔,第一探头线穿设在第二走线腔内。
进一步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旋转盘线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皮带上,第二旋转盘线结构与第一旋转盘线结构间隔设置;第二传感器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旋转盘线结构上;第二探头线,第二探头线与第二传感器连接,第二探头线的至少部分盘设在第二旋转盘线结构上。
进一步地,检测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皮带上,第一旋转盘线结构和第二旋转盘线结构均设置在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设置在第一伸缩组件上,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伸缩组件的高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检测装置随着皮带的运动而运动,随着检测装置位置的变化,盘设在第一旋转盘线结构上的第一探头线被拉出,同时,第一旋转盘线结构转动以进一步实现放线。这样,不需要进行人工放线延伸,降低了工人延伸探头线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检测井下气体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88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吹机转塔瓶坯注塑模具
- 下一篇:地下室排水抗浮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