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复合肥加工制造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38782.4 | 申请日: | 201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7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但义权;杨学圳;但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B7/083 | 分类号: | B07B7/083;B30B9/06;B30B9/08;B01F9/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路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6 | 代理人: | 徐海林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复合 加工 制造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复合肥加工制造系统,固定杆远离旋转腔的一端连接有回收腔,回收腔通过固定杆螺纹连接在放置箱上进行固定连接,连接后,回收腔与通槽相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回收槽,过滤的肥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过滤网层、通槽、回收槽,进入回收腔中;旋转腔内还连接有可沿旋转腔的C端上下滑动的滑动杆,滑动杆的下端垂直连接有水平的挤压板,挤压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通过肥料的大通孔,在旋转腔的D端的侧面设置有由于过滤水分的小通孔。本装置在使用时,能集搅拌、筛分、挤压排水为一体,不需要增加设备,并且在使用时,能快速便捷的进行一体化制备,使用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复合肥加工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肥料从最初的根瘤菌剂到细菌肥料,再到今天的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大量活的微生物的特殊肥料。这类肥料施入土壤中,大量活的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够积极活动:有的可在作物根的周围大量繁殖,发挥自生固氮或联合固氮作用;有的还可分解磷、钾矿质元素供给作物吸收或分泌生长激素刺激作物生长。由此可见,生物肥料不是直接供给作物需要的营养物质,而是通过大量活的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积极活动来提供作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或产生激素来刺激作物生长,这与其它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用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现有的肥料在使用时,不能在一个装置内进行搅拌、筛分以及过滤,操作麻烦,使用效率低下,不便于长期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肥料加工装置,效率低下不便于快速进行制造使用,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复合肥加工制造系统,解决肥料的生产加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物复合肥加工制造系统,包括T型的放置箱,放置箱的A端竖直放置,B端水平放置,放置箱的内部均为空腔,放置箱的内部放置有T性的旋转腔,旋转腔的C端竖直放置,D端水平放置,旋转腔上连接有旋转装置带动旋转腔在放置箱内旋转,并且旋转腔的C端的侧面为用于过滤的过滤网层,放置箱的A端的侧面设置有通槽,A端的侧面通槽的上端还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内螺纹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远离旋转腔的一端连接有回收腔,回收腔通过固定杆螺纹连接在放置箱上进行固定连接,连接后,回收腔与通槽相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回收槽,过滤的肥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过滤网层、通槽、回收槽,进入回收腔中;
旋转腔内还连接有可沿旋转腔的C端上下滑动的滑动杆,滑动杆的下端垂直连接有水平的挤压板,挤压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通过肥料的大通孔,在旋转腔的D端的侧面设置有由于过滤水分的小通孔。
进一步的,本装置在使用时,肥料放置在旋转腔中,由于旋转腔可在放置箱中进行旋转,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肥料在经过旋转腔的C端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肥料进行筛分,使不需要的杂质通过过滤层,然后在惯性作用下进入回收腔中,进而进行分离,同时在肥料落入旋转腔的D端过程中,肥料通过挤压板上的大通孔,落入旋转腔的D端,然后通过挤压板下移进行挤压,进而对肥料进行挤压,使其进行排水,并且在旋转腔旋转的过程中,通过D端的侧面的小通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甩出,进入B端内,加工完毕后,需要排出肥料时,在通过B端的下端将肥料排出,使用方便快捷,并且便于回收,使用效率更高。
使用完毕后,可旋转回收腔,使其在固定杆的作用下,螺纹旋出,然后可直接回收从肥料中分离出的物质,更便于使用。同时,本装置过滤的肥料,效果更佳。
具体的,一种生物复合肥加工制造系统,旋转腔的C端的上端连接有旋转装置,带动旋转腔旋转,并且滑动杆的上方连接有带动其上下移动的带动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为电机。通过电机带动旋转,结构简单,更便于操作使用。
优选的,的一种生物复合肥加工制造系统,旋转腔的D端的下端为通槽,并且与放置箱的B端的内底面相接触,放置箱的B端的内底面上连接有活塞,取下活塞时,肥料从旋转腔的D端的下端的通槽、放置箱的B端的活塞处漏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87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医生肩背部便调背甲
- 下一篇:一种新型节能组合式空调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