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的灌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8476.0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7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锋;苏立;宋思汗;祝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5/08 | 分类号: | E21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邓佳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地下 采空区 灌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的灌注结构,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顶部外壁焊接有锥形管,且锥形管的内壁套接有灌注管,所述保护管的外壁均套接有轴承,且两个轴承外壁套接有固定套,所述保护管的外壁开设有环形开口,且环形开口位于两个轴承之间,所述固定套的外壁均开设有四个弧形槽,四个所述弧形槽的内壁均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包括弧形杆,所述弧形杆铰接在弧形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弧形槽的一侧内壁铰接有液压缸。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护管顶部连接锥形管,在保护管的外壁设置固定套,通过固定套内的固定机构将保护管固定在灌注孔中,解决了现有的灌注结构中的灌注管在灌注孔中晃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空区灌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的灌注结构。
背景技术
采空区是由人为挖掘或者天然地质运动在地表下面产生的空洞,采空区的存在使得矿山的安全生产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人员与机械设备都可能掉入采空区内部受到伤害。
现有的采空区在灌注的时候灌注的管道不便固定在灌注孔中,从而造成灌注管在灌注孔中晃动,导致灌注的泥浆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的灌注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的灌注结构,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顶部外壁焊接有锥形管,且锥形管的内壁套接有灌注管,所述保护管的外壁均套接有轴承,且两个轴承外壁套接有固定套,所述保护管的外壁开设有环形开口,且环形开口位于两个轴承之间,所述固定套的外壁均开设有四个弧形槽,四个所述弧形槽的内壁均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包括弧形杆,所述弧形杆铰接在弧形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弧形槽的一侧内壁铰接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在弧形杆上,所述弧形杆的一端焊接有椎尖,所述固定套的外壁均开设有四个安装槽,且四个安装槽内壁均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固定套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环形结构的齿条。
优选的,所述锥形管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减速电机。
优选的,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齿轮,且齿轮和齿条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弹簧,且弹簧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弧形结构的接触块,且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微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齿条的尺寸和环形开口的尺寸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和减速电机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和微处理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治理地下采空区的灌注结构,通过在保护管顶部连接锥形管,通过锥形管的锥形结构将管道卡在灌注孔内壁,又在保护管的外壁设置固定套,通过固定套内的固定机构将保护管固定在灌注孔中,通过液压缸打开弧形杆,在通过减速电机带动弧形杆插接在灌注孔的内壁上从而固定保护管,解决了现有的灌注结构中的灌注管在灌注孔中晃动的问题。
2.本治理地下采空区的灌注结构,通过在固定套的外壁设置检测机构,检测机构中压力传感器检测灌注孔内壁挤压保护管的作用力,来判断保护管是否被灌注孔卡住,进而方便开启固定机构,避免四个固定机构没有同时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的灌注结构的固定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的灌注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的灌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8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卷材压实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仪器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