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虹吸式雨水收集排水槽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8034.6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8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泰;邵明涛;于青;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合环保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虹吸 雨水 收集 水槽 | ||
一种虹吸式雨水收集排水槽,包括水槽主体,所述水槽主体倒“U”形结构,所述水槽主体的表面设有整齐排列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接于所述水槽主体侧壁的部分为直角楔形结构;所述水槽主体的顶板上设有通气孔,所述水槽主体侧壁的底端固接有支板,所述水槽主体的侧壁一上设有出水口,所述水槽主体的侧壁二上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靠近所述支板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设计合理,更容易形成排水槽内的密闭空间,便于通过虹吸原理进行排水;相比于现在排水槽,排水效果更顺畅、有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虹吸式雨水收集排水槽。
背景技术
虹吸的原理是在一定的封闭空间内,U型管内最高点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处移动,在U型管内部产生负压,导致高位管口的液体被吸进最高点,形成水流现象。而现有虹吸排水槽为开放式的设计,无法起到虹吸作用及利用虹吸原理进行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虹吸式雨水收集排水槽,其结构简单,方便推广。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虹吸式雨水收集排水槽,包括水槽主体,所述水槽主体倒“U”形结构,所述水槽主体的表面设有整齐排列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接于所述水槽主体侧壁的部分为直角楔形结构;所述水槽主体的顶板上设有通气孔,所述水槽主体侧壁的底端固接有支板,所述水槽主体的侧壁一上设有出水口,所述水槽主体的侧壁二上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靠近所述支板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宽度由顶部至底部依次增大。
作为优选的,所述通气孔的半径等于所述加强筋之间的间隔长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侧壁一的中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水孔之间的间隔等于所述加强筋之间的间隔长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顶板与所述侧壁一体式成型,所述水槽主体采用硬质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设计合理,更容易形成排水槽内的密闭空间,便于通过虹吸原理进行排水;相比于现在排水槽,排水效果更顺畅、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作为连接水槽的示意图;
1-水槽主体、2-加强筋、3-顶板、31-通气孔、4-侧壁一、41-出水口、5-侧壁二、51-进水孔、6-支板、7-连接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虹吸式雨水收集排水槽,包括水槽主体1,水槽主体1采用硬质塑料制成,水槽主体1由顶板3与侧壁一4体式成型,水槽主体1倒“U”形结构;现有的排水槽内径高度大多为8cm,在本实用新型中,水槽主体1的内径高度为5.5cm,更易于形成密闭空间,形成虹吸原理的实现条件;
水槽主体1的表面设有整齐排列的加强筋2,加强筋2固接于水槽主体1侧壁的部分为直角楔形结构,加强筋2的宽度由顶部至底部依次增大;楔形的加强筋2有助于增加产品本身的抗压能力,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合环保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未经兴合环保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8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热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套管内防腐牺牲阳极短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