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6301.6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4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史可;史东华;朱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华昱索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7/08 | 分类号: | B60P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紧器,包括壳体,弹簧,罩体,固定机构,旋转轴,收卷轮,导向机构,捆绑带,挂钩,蜗杆,摇动杆,蜗轮和手柄,所述罩体通过弹簧固定在壳体的外部,且罩体的截面形状呈C形;所述固定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上部,且固定机构穿过罩体上端,并位于罩体的上部。本实用新型导向机构,固定机构,罩体和弹簧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实用性较强,不易使蜗杆与蜗轮随意活动,并且不易使拉紧器受到外界较大的损坏,同时捆绑带还不易打结或随意窜动,保障使用安全,增加了使用寿命,减小了成本,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紧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紧器。
背景技术
在捆绑或固定货物时大多需要用绳索或铁丝等采用手动人工拉紧的方式来进行固定,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有时还很难将货物捆紧,因此,人们发明了拉紧器。拉紧器是加固钢模板及压缩木板的器材,主要起拉紧作用,它们具有锁紧后,不会脱落,安全可靠,轻便、操作简便,保护物体不受损伤等优点,因此拉紧器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3064227 U,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了一种手摇式拉紧器,包括支架、带轴和手柄,支架呈U形,带轴位于支架内且带轴的两端分别轴向固定在U形支架的两侧,带轴上固连有蜗轮,支架上轴向固定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手柄固连在蜗杆端部且手柄处于带轴侧部。但是现有手摇式拉紧器存在着操作起来不够便捷,容易使蜗杆与蜗轮随意活动,并且捆绑带容易磨损,同时捆绑带还容易打结或随意窜动,无法保障使用安全,同时使用寿命较短,成本较高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拉紧器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紧器,以解决现有手摇式拉紧器存在着操作起来不够便捷,容易使蜗杆与蜗轮随意活动,并且捆绑带容易磨损,同时捆绑带还容易打结或随意窜动,无法保障使用安全,同时使用寿命较短,成本较高的问题。一种拉紧器,包括壳体,弹簧,罩体,固定机构,旋转轴,收卷轮,导向机构,捆绑带,挂钩,蜗杆,摇动杆,蜗轮和手柄,所述罩体通过弹簧固定在壳体的外部,且罩体的截面形状呈C形;所述固定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上部,且固定机构穿过罩体上端,并位于罩体的上部;所述收卷轮通过旋转轴固定在罩体的内部一侧方,其中罩体的内部另一侧方通过旋转轴连接有蜗轮;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有方形通孔,其中方形通孔的内部螺栓连接有导向机构;所述捆绑带的一段通过螺栓固定在收卷轮的内部下端,且捆绑带盘卷在收卷轮的内部,该捆绑带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有挂钩,并穿过导向机构;所述蜗杆通过摇动杆固定在壳体的内侧上方,且蜗杆与蜗轮啮合在一起;所述摇动杆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且摇动杆通过间隙配合设置在罩体的后部,其中摇动杆与罩体之间的间隙为8mm至12mm;所述手柄的形状呈U形,且手柄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下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C形块,手动螺栓,连接绳和抗拉体,所述C形块的上部开设有螺纹孔,且C形块的下部开设有通孔,该C形块侧端通过螺栓与连接绳相连;所述手动螺栓通过螺纹孔安装在C形块的内部;所述抗拉体粘连在连接绳的内部。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壳,转轴,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固定壳的两侧开设有通孔,且固定壳的内部上方转轴连接有第一滚筒,该固定壳的内部上方转轴连接有第二滚筒;所述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的两端呈锥形,且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
所述罩体的上端开设有通孔,且罩体与连接绳之间的间隙为8mm至12mm。
所述抗拉体数量为2个至5个,并分别设置在连接绳的内部。
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罩体的内部相连,且弹簧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有壳体;所述弹簧的数量4个至8个,且弹簧的截面呈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罩体和弹簧的设置,通过弹簧不易使蜗杆与蜗轮随意活动,从而更好的防止捆绑带松动,同时还不易使拉紧器受到外界较大的损坏,保障使用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华昱索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华昱索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6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微孔加工的光束扫描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全自动真空泡塑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