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缝注浆吊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5906.3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2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杜木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8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缝注浆吊模 | ||
一种施工缝注浆吊模,包括支承件、底模,以及限位件,所述支承件包括支承块,以及固定在支承块上的连杆,所述支承块的最大宽度大于施工缝上端开口的宽度,所述连杆的长度大于施工缝的高度,所述底模的宽度大于施工缝下端开口的宽度,底模滑动配合在支承件的连杆上,所述限位件设置在连杆上,对底模形成轴向限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解决预制构件之间施工缝支模困难、漏浆、拆模困难、模具难以回收的问题,保证施工缝注浆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施工缝注浆吊模。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中,针对预制构件之间的施工缝,通常需要注浆填充,以保证施工质量。例如,设计时将楼板拆分成模块化的预制板,模块化的预制板在工厂进行模块化生产,然后在施工现场将预制板拼接后,在拼接的预制板上后浇混凝土,组合构成整体的楼板。
通常,相邻两个预制板之间一般预留10-20mm的施工缝。现场施工过程中,工人往往选择忽视两个预制板之间的施工缝或者在施工缝的空隙处简单的设置吊模,使得施工缝或施工缝与吊模之间的间隙出现漏浆现象,导致施工进度缓慢,尤其是施工缝的混凝土浆填充量严重不足,导致楼板容易出现漏水等质量问题,且造成后期清理漏浆时人力物力的浪费。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防止施工缝注浆时漏浆、保证施工缝注浆质量的吊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缝注浆吊模,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解决预制构件之间施工缝支模困难、漏浆、拆模困难、模具难以回收的问题,保证施工缝注浆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施工缝注浆吊模,包括支承件、底模,以及限位件,所述支承件包括支承块,以及固定在支承块上的连杆,所述支承块的最大宽度大于施工缝上端开口的宽度,所述连杆的长度大于施工缝的高度,所述底模的宽度大于施工缝下端开口的宽度,底模滑动配合在支承件的连杆上,所述限位件设置在连杆上,对底模形成轴向限位。
所述支承块呈长方形,呈长方形的支承块的长度大于施工缝上端开口的宽度,呈长方形的支承块的宽度小于施工缝上端开口的宽度;或者,所述支承块呈菱形,呈菱形的支承块的长边对角线长度大于施工缝上端开口的宽度,呈菱形的支承块的短边对角线长度小于施工缝上端开口的宽度;或者,所述支承块呈椭圆形,呈椭圆形的支承块的长轴大于施工缝上端开口的宽度,呈椭圆形的支承块的短轴小于施工缝上端开口的宽度。
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承块的中心,支承块的中心厚度大于支承块的边缘厚度,连杆的另一端沿支承块的垂直方向延伸。
所述连杆与支承块通过螺纹配合固定相连,或者,所述连杆与支承块通过焊接固定相连,或者,所述连杆与支承块为一体成型制成。
所述支承块呈圆形,或者呈正多边形,支承块的中心厚度大于支承块的边缘厚度。
所述连杆穿过支承块,且通过螺纹配合螺母,形成轴向限位。
所述底模由第一模板、第二模板一体成型制成,或者,由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焊接构成整体,第一模板、第二模板沿焊缝呈轴对称分布,第一模板、第二模板之间具有夹角α,α的角度为120°-180°,所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呈矩形,或者呈平行四边形。
所述限位件包括支撑块,以及夹紧头,所述夹紧头固定在连杆上,所述支撑块位于底模和夹紧头之间,对底模形成轴向限位。
所述夹紧头包括夹紧头本体、夹紧圈,以及压紧盖,所述夹紧头本体中设有供拉杆穿过的孔腔,夹紧头本体的外周壁上设有螺纹段,所述夹紧头本体的一轴向端面上一体成型有若干弹性抱爪,这些弹性抱爪沿周向间隔分布,斜向夹紧头本体所在中心线延伸,所述压紧盖的内腔呈盖口大、盖底小的锥形,所述夹紧圈位于若干弹性抱爪之间,所述压紧盖螺纹配合在夹紧头本体上,且挤压弹性抱爪,抱紧固定在拉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59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术设计用自动化排版装置
- 下一篇:成品测试机电池转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