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温型水培栽培槽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5282.5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2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每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铭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151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水培 栽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温型水培栽培槽,包括栽培槽主体,所述栽培槽主体两端固定连接有边板,且所述边板端面开设有进液孔,所述栽培槽主体上端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底端开设有底槽,所述底槽内部两侧开设有管道槽,且管道槽内插接有控温管,所述边板端面开设有两个供控温管通过的管道孔。利用挤塑泡沫材料挤塑加工而成,重量轻,成本低,易于市场普及;通过挤塑泡沫挤塑成型的栽培槽隔温效果优异,利于营养液温度控制;本实用新型中槽内两侧设有控温管,便于植物根部液温控制,利于植物的生长;本实用新型中栽培槽主体呈直线设置,可以实现线型栽培模式,利于后续加装自动化定植和采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培槽,特别涉及一种可控温型水培栽培槽,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场现有水培栽培槽有两种,一种是各企业自有模具注塑而成的盘式水培栽培槽,另一种是利用市售PVC圆管或者方管开孔加工而成。
现有的水培栽培槽缺点:各企业自有模具注塑而成的水培栽培槽价格昂贵,不利于市场普及,盘式单元化拼装采用模块化栽培方式,不利于后续加装自动化栽培装备;市售圆管或者方管加工而成的水培栽培槽具有不易清洗的缺点,同样是采用模块化栽培方式,不利于后续加装自动化栽培装备,且现有的水培栽培槽无法进行控温,在寒冷环境中不利于植物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温型水培栽培槽,解决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隔温效果和控温效果优异、价格便宜,利于市场普及销售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控温型水培栽培槽,包括栽培槽主体,所述栽培槽主体两端固定连接有边板,且所述边板端面开设有进液孔,所述栽培槽主体上端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底端开设有底槽,所述底槽内部两侧开设有管道槽,且管道槽内插接有控温管,所述边板端面开设有两个供控温管通过的管道孔。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栽培槽主体材质为挤塑泡沫,且所述栽培槽主体通过挤塑一体成型。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控温管材质为铜。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栽培槽主体宽度为100mm至300mm,高度为30mm至100mm,所述管道槽直径为10mm至50mm。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栽培槽主体两端的边板通过进液孔分别和进液管和出液管密封连接。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底槽内固定设有温度感应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挤塑泡沫材料挤塑加工而成,重量轻,成本低,易于市场普及;
通过挤塑泡沫挤塑成型的栽培槽隔温效果优异,利于营养液温度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槽内两侧设有控温管,便于植物根部液温控制,利于植物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中栽培槽主体呈直线设置,可以实现线型栽培模式,利于后续加装自动化定植和采收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边板,2-栽培槽主体,201-管道槽,202-底槽,203-顶槽,3-控温管,4-管道孔,5-进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每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铭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每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铭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52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