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4227.4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1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元;韦智晓;李俊红;秦雪;黄庆丰;梁璟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8 | 分类号: | A61M1/18;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卢岳锋 |
地址: | 53002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染 血液 透析 留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其包括留置管本体,所述留置管本体的管孔内套设有至少一层内管,且所有的所述内管能够自内至外逐层向外拔出。本实用新型在留置管本体的管孔内套设有能够拔出的内管,从而可以通过拔出内管来及时更换新的未被使用过的管孔,以减少同一个管孔被重复使用的次数,这样便降低了人体在通过血液透析留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时被感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通是通过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或者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透析器和人体之间建立血液通路经常需要使用到血液透析留置管,血液透析留置管穿刺到人体血管内后,每次进行血液透析只需使透析器与血液透析留置管连接即可,从而避免每次透析均需要进行一次穿刺。但是,血液透析留置管由于需要较长时间地留置在人体上,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管孔便需要多次重复地使用,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管孔便容易受到污染,从而增加了人体被感染的风险。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从而克服现有的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管孔容易受到污染,从而增加了人体被感染的风险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其包括留置管本体,其中:所述留置管本体的管孔内套设有至少一层内管,且所有的所述内管能够自内至外逐层向外拔出。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留置管本体和所述内管的材质为防感染材料。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内管的外壁的远端和近端各凸设有一环形凸台;每个所述内管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且每个所述内管的远端和近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的内壁的远端和近端密封接触。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内管至少有两层时,位于里面一层的所述内管的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小于位于外面一层的所述内管的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与其所在的管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内管的远端向外凸出于其所在的管孔的远端。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留置管本体的远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套设于一个接头的内孔的一端,所述接头的内孔在与所述留置管本体的远端及每个所述内管的远端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顶靠台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留置管本体的管孔内套设有能够拔出的内管,每拔出一个内管,这个被拔出的内管之前所在的管孔便能用于血液透析,从而可以通过拔出内管来及时更换新的未被使用过的管孔,以减少同一个管孔被重复使用的次数,这样便降低了人体在通过血液透析留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时被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防感染的血液透析留置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留置管本体,2-内管,3-管孔,4-环形凸台,5-接头,6-顶靠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4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连续式光催化水处理设备的前处理调节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充放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