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蘑菇采摘筐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9545.1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5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洪骆;陈国平;袁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市新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70 | 分类号: | A01G18/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107 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蘑菇 采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蘑菇采摘筐,包含有筐体以及固接于筐体上的筐柄,所述筐体内部可上下移动装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间位置垂直固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贯穿于所述筐柄,所述筐柄上贯穿设置有对应升降杆的圆孔;所述筐柄在对应升降杆的位置设有自锁定位机构,所述自锁定位机构包含有与所述圆孔相连通的空心块,所述空心块中间贯穿设置有定位杆,所述空心块内设有套接于定位杆外的自锁弹簧,所述自锁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空心块和定位杆上;所述升降杆上按等间隔设有诸多锁定孔,所述定位杆的外端设有拉柄。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便,有效降低了工作强度的同时也避免产品外观受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蘑菇生产领域,具体指有一种蘑菇采摘筐。
背景技术
蘑菇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为止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食用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通称为蘑菇。
通常在人工采摘蘑菇时,采摘人员必须小心地将蘑菇放到采摘收集筐内,否则容易出现菇伞与菇柄断裂的情况,导致产品卖相不好,影响后续销售。但在实际操作中,若要保证采摘人员每次将手臂伸入采摘收集筐底部做到轻拿轻放,显然这种劳动强度对采摘人员而言也较为严苛,特别是一般采摘收集筐为了扩大容量而采用高边框的设计,无疑会给采摘人员带来更多的疲劳。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蘑菇采摘筐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蘑菇采摘筐,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蘑菇采摘筐,包含有筐体以及固接于筐体上的筐柄,所述筐体内部可上下移动装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间位置垂直固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贯穿于所述筐柄,所述筐柄上贯穿设置有对应升降杆的圆孔;所述筐柄在对应升降杆的位置设有自锁定位机构,所述自锁定位机构包含有与所述圆孔相连通的空心块,所述空心块中间贯穿设置有定位杆,所述空心块内设有套接于定位杆外的自锁弹簧,所述自锁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空心块和定位杆上;所述升降杆上按等间隔设有诸多锁定孔,所述定位杆的外端设有拉柄。
所述筐体内部两侧均设有导向板,所述支撑板在对应导向板的位置均设有相应的滑槽。
所述升降杆顶端设有握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采摘人员可将自锁定位机构的拉柄向外拉,从而使升降杆能够进行上下移动,进而改变支撑板的高度,随后仅需松开拉柄,利用自锁弹簧的作用就能够让定位杆重新插入升降杆的锁定孔,实现固定。如此一来,采摘人员便无需将手臂伸入筐体底部,同时也能够实现轻拿轻放的效果,有效缓解采摘人员过度劳动的问题,也避免菇伞与菇柄断裂容易断裂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便,有效降低了工作强度的同时也避免产品外观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筐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锁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市新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市新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95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