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锂电池受热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28270.X | 申请日: | 2019-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8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兰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科之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G01N17/00;G01N21/88;G01K13/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刘锦霞 |
| 地址: | 341600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锂电池 受热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锂电池受热检测装置,属于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卡接有管套a,且管套a的内侧壁套接有进气管,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卡接有管套b,且管套b的内侧壁套接有出气管,壳体右侧面的上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探针延伸至壳体内部,壳体的内部水平固定安装有支撑板;利用多个隔板a和多个隔板b以及放置板形成的放置腔来容纳多个锂电池,同时配合放置腔内粘贴的标号贴来对锂电池进行分开放置,容易区分,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混乱,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同时配合驱动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放置板转动,使得放置板上放置的锂电池与进入到壳体内部的热气体接触更快,有效提升受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锂电池受热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或称为无线电话,通常称为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手机电池是为手机提供电力的储能工具,由三部分组成:电芯、保护电路和外壳,手机电池一般用的是锂电池,智能手机使用的是锂电池,它的正常工作温度是0~40℃,极限是-20~70℃,当电池温度过低时,其低温保护就会启动,电池有电却无法释放出来,室内与室外温差过大,水汽凝结到手机上,进入手机主板,因此,手机会发生突然关机或者死机的现象。
原有的针对手机锂电池的受热检测装置功能不完善,同时对多个锂电池进行检测时多个锂电池之间容易发生混乱,难以区分,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锂电池受热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锂电池受热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卡接有管套a,且管套a的内侧壁套接有进气管,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卡接有管套b,且管套b的内侧壁套接有出气管,所述壳体右侧面的上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针延伸至壳体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水平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卡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侧壁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驱动电机和温度传感器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垂直纸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隔板a,且若干个隔板a之间两两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隔板b,且若干个隔板a、隔板b和放置板之间形成若干个放置腔,所在驱动电机左右两侧的壳体与支撑板之间均竖直固定安装有隔板c,且两个隔板c与壳体之间形成两个储物腔,且储物腔的内部设置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把手a,所述壳体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把手b,所述箱门正面的右侧通过锁扣与壳体的正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呈环形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球,且四个万向球均滚动连接在环形凹槽的内侧壁,且环形凹槽开设在支撑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粘接有若干个标号贴,且若干个标号贴分别位于若干个放置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储存箱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侧壁,且滑槽开设在壳体内侧壁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箱门的材质具体为钢化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多个隔板a和多个隔板b以及放置板形成的放置腔来容纳多个锂电池,同时配合放置腔内粘贴的标号贴来对锂电池进行分开放置,容易区分,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混乱的问题,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同时配合驱动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放置板转动,使得放置板上放置的锂电池与进入到壳体内部的热气体接触更快,有效提升受热效率;
(2)通过设置钢化玻璃制成的箱门将壳体封住,避免锂电池受热发生爆炸时散出壳体的问题,安全性能高,同时利用隔板c与壳体之间设置的储存箱可以存放检测工具等,方便人们的使用,万向球的设置使得放置板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时不会发生倾斜且更加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科之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赣州科之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82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