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6866.6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3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胡波;丁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博奥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胡涛 |
地址: | 21514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冷却装置,包括上模、下模、进液管和出液管,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有模腔,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下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进液管另一端连接有双向循环泵,双向循环泵与控制器电连接,出液管与双向循环泵之间设置有散热箱,散热箱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S型水道,散热箱外部设置有散热片,双向循环泵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分别连接散热箱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出液管通过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分别连接散热箱另一侧的下部和上部,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为单向水管,保证注塑产品冷却均匀,便于散热且散热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塑胶注塑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注塑模具生产效率和塑件质量,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决定着冷却时间,而注塑模具的冷却时间约占整个注塑循环周期的2/3。一个完善的冷却系统能显著的减少冷却时间,从而提高注塑模具生产效率。塑胶注塑模具型腔的冷却是由在定模板上的冷却水道来完成的。
目前工厂对注塑模的冷却只是通过泵体使水从模具一端流经模具内部而后从模具另一端流出,虽然对水循环利用,但是水从模具出来后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模具外侧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又被水泵吸入到模具中进行吸热,水中的热量没有完全散发出去,造成吸热量少,进而导致模具降温速度慢,同时进水端温度始终低于出水端,冷却温差较大,对模具造成极大的损伤,同时导致工作效率低,容易生产废件,有鉴于此设计一种便于散热,散热效果好的注塑模具冷却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注塑产品冷却均匀,便于散热且散热效果好的注塑模具冷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冷却装置,包括上模、下模、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有模腔,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所述下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另一端连接有双向循环泵,所述双向循环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出液管与双向循环泵之间设置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S型水道,所述散热箱外部设置有散热片,所述双向循环泵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分别连接散热箱一侧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出液管通过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分别连接散热箱另一侧的下部和上部,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为单向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为散热箱向下模方向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为下模向散热箱方向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内部且位于所述模腔两端的位置开设有测量槽,所述测量槽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循环泵与进液管之间设置有压力腔,所述压力腔为中空的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腔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送风机,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开关阀。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箱连接双向循环泵的一端还连接有加液管,所述加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箱旁边设置有朝向其的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冷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注塑产品冷却均匀,便于散热且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博奥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博奥塑胶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6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件加工用手持式毛刺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