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流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4561.1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光忠 |
主分类号: | A61F2/91 | 分类号: | A61F2/91;A61F2/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万志香 |
地址: | 5100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流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流控制装置,包括血管支架和填充囊体,所述血管支架为中空管状,所述填充囊体设置在所述血管支架的内侧壁上,所述填充囊体具有可供填充介质注入的容纳空间。上述血流控制装置,可作为颅内复杂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辅助设备。在将血流控制装置置入血管后,向填充囊体的容纳空间注入填充介质,使填充囊体形变膨胀,使得血管口径缩窄,减少相应血管的血液流入量,从而避免载瘤动脉置入血流导向装置后高血流量的射入,降低出血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专家的一道难题。无论是显微外科手术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均存在复发率高、治疗困难、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几率高等问题。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对某些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带来希望,但也存在术后出血的高风险,且未破裂的动脉瘤也有血流导向置入后出血的可能,而且一旦出血,常常危及生命。
颅内复杂动脉瘤置入血流导向装置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原因通常为高血流量的射入或动脉瘤壁的自融。传统治疗中通常只能采取瘤腔内填塞弹簧圈来降低其出血的风险,但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血管血流量的血流控制装置。
一种血流控制装置,包括血管支架和填充囊体,所述血管支架为中空管状,所述填充囊体设置在所述血管支架的内侧壁上,所述填充囊体具有可供填充介质注入的容纳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囊体包括第一覆膜和第二覆膜,所述第一覆膜设置在所述血管支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覆膜设置在所述第一覆膜上,所述第一覆膜和所述第二覆膜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膜环绕所述血管支架的内壁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膜为弹性薄膜;和/或
所述第二覆膜为弹性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膜为乳胶薄膜、硅胶薄膜或聚氨酯薄膜;和/或
所述第二覆膜为乳胶薄膜、硅胶薄膜或聚氨酯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膜和/或所述第二覆膜为半透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膜的厚度为30μm~100μm;和/或,
所述第二覆膜的厚度为30μm~1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流控制装置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流控制装置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第二覆膜上,所述连接柱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通孔,所述导管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支架的一端设有拉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钩通过多条牵拉绳与所述血管支架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支架为网状。
与现有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血流控制装置可作为颅内复杂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辅助设备或单独用于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在将血流控制装置置入血管后,向填充囊体的容纳空间注入填充介质(如造影剂、盐水等),使填充囊体形变膨胀,使得血管内径缩窄,减少相应血管的血液流入通过量,从而避免载瘤动脉置入血流导向装置后高血流量的射入或直接降低大型动脉瘤内的血流量和速度,促使瘤腔内血栓形成,达到治疗和降低动脉瘤出血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血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光忠,未经陈光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45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桶双压盖机
- 下一篇:一种插脚自动钻孔铣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