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远程激发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3896.1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3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唐芝彬;费孝峰;薛金诚;李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B21/22;G01M1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智慧腾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8 | 代理人: | 蔡兴兵 |
地址: | 213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远程 激发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远程激发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滑轨;两个第二滑轨,两个所述第二滑轨分别间隔开垂直于所述第一滑轨且沿所述第一滑轨的轴向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滑轨上且能够沿对应的所述第二滑轨的轴向可活动,两个所述滑块中的一个上装载有激光模组,另一个上能够用于装载荧光粉样品;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可调以配合所述激光模组进行激光激发远程荧光材料试验。该激光远程激发测试装置可以同时实现激光与荧光材料的光程和角度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激光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远程激发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半导体白光照明主要采用蓝光LED芯片配合荧光粉的方式,但随着蓝光功率的不断上升,出现日趋严重的发热和散热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激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陆续出现蓝光激光和荧光转化材料配合的发光方案。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照明领域的新一代技术,激光二极管照明有着超越LED照明的独特优势,具有长寿命、更高亮度、体积更小、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照射距离更长等优点。而激光激发远程荧光材料装置可以很好的评价反射率等参数,而目前对于这类实验的实验装置较为繁琐,通常无法同时实现激光模组与荧光材料的光程、角度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激光远程激发测试装置,该激光远程激发测试装置能够同时实现激光模组与荧光材料的光程和角度测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光远程激发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滑轨;两个第二滑轨,两个所述第二滑轨分别间隔开垂直于所述第一滑轨且沿所述第一滑轨的轴向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滑轨上且能够沿对应的所述第二滑轨的轴向可活动,两个所述滑块中的一个上装载有激光模组,另一个上能够用于装载荧光粉样品;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可枢转地相连,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可调以配合所述激光模组进行激光激发远程荧光材料试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光远程激发测试装置,通过在第一滑轨上设有两个第二滑轨,在两个第二滑轨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滑块,在一个滑块上装载有激光模组,在另一个滑块上能够装载荧光粉样品,在两个滑块之间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长度可调节,可以应用于激光激发远程荧光材料的试验中,能够实现当激光与荧光材料之间的光程以及当激光与荧光材料之间的角度发生一定的偏移时,照射到荧光材料表面的光强以及光效发生变化,从而光通量发生变化,进而评价荧光材料的性能,实现激光照射荧光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的测试。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设有沿其轴向间隔开分布的刻度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通过转轴与一所述滑块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杆体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刻度线;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另一所述滑块可枢转地相连;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杆体形成为中空柱状,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设有沿其壁厚方向贯通的锁定孔,所述固定件形成为锁定螺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转轴形成为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的销钉。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形成为开口相对设置的“匚”形件,每个所述滑块的下端分别可活动地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滑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激光远程激发测试装置的外表面涂覆有漫反射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轨间隔开分布且相互平行,每个所述第二滑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滑轨活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38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生产用试剂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柔性纤维型空调送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