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调节雾霾治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23322.4 | 申请日: | 201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7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蔡新合;朱晓娟;蔡佳姝;蔡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H13/00 | 分类号: | E01H1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李新苗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调节 治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雾霾治理装置,至少包括山谷,还包括支撑架、钢化玻璃、加热架、加热装置、排风井、通风装置,所述山谷之间固定支撑架,所述山谷谷底的顶端和底端与支撑架之间形成出风口一和进风口,所述支撑架上铺设钢化玻璃,所述山谷两侧分别固定加热架,所述加热架上均设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支撑架下方。本实用新型通过钢化玻璃与山谷组成人工风道,打开了通向逆温层上的开口,从而促进逆温层下的空气流通至逆温层上,带动空气流动,解决雾霾无法散去的问题,通过加热装置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提高空气流通速度,提高除霾效果,通过通风装置可以加快空气流动,提高空气流通速度,提高除霾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雾霾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日益恶化。在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之际,以雾霾为首的污染问题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与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能源需求、机动车保有量、各类施工项目持续增长,市区面临形势严峻的空气质量提升工作。
逆温层,是指大气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的现象的层带。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影响,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逆温层能阻碍空气作上升运动,加剧空气污染,逆温层高度大约在10KM-50KM范围内,城市区域逆温层常在2000M左右。
位于盆地地形内的城市,由于山体的阻挡,雾霾集聚于盆地上空,久久不得消散。但是,盆地地形一般三面环山,无山体阻挡的一侧为进风口。在下风口的山上设置空气调节雾霾治理装置,以加强空气流动,消除雾霾,改善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盆地地形城市容易聚集雾霾问题,提供了可以带动空气流通的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空气调节雾霾治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空气调节雾霾治理装置,至少包括山谷,还包括支撑架、钢化玻璃、加热架、加热装置、排风井、通风装置,所述山谷之间固定支撑架,所述山谷谷底的顶端和底端与支撑架之间形成出风口一和进风口,所述支撑架上铺设钢化玻璃,所述山谷两侧分别固定加热架,所述加热架上均设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支撑架下方,所述山谷顶端竖直设置排风井,所述排风井内等距设置通风装置,所述排风井与支撑架一端钢化玻璃密封连接,所述排风井与出风口一连通,所述排风井顶端为出风口二。
所述出风口二高于逆温层,所述进风口底端低于逆温层底部以下,所述山谷具有自上而下的谷底,所述山谷还包括两侧的山体,所述支撑架和加热架位于山谷两侧的山体之间。
所述钢化玻璃与支撑架密封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架与钢化玻璃形成密封结构。
所述加热装置为伴热带。
所述支撑架下表面设置有测风仪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支撑架与山体连接处设置有栈道。
所述排风井顶端的出风口二高于支撑架,所述排风井内壁面设置通风装置。
所述通风装置为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钢化玻璃与山谷组成人工风道,打开了通向逆温层上的开口,从而促进逆温层下的空气流通至逆温层上,带动空气流动,解决雾霾无法散去的问题。
2、通过加热装置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提高空气流通速度,提高除霾效果。
3、通过通风装置可以加快空气流动,提高空气流通速度,提高除霾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33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铁列车联轴节安装丝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携带的新型电解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