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钢筋笼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2902.1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9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燕;孙菁;王建;翟利华;杨德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B1/00;E04C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100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钢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笼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预制钢筋笼,包括由若干平行的第一“L”形钢筋组合成的“L”形内侧钢筋架、由若干平行的第二“L”形钢筋组合成的“L”形外侧钢筋架;所述第一“L”形钢筋包括侧墙内筋节段和底板面筋节段,所述第二“L”形钢筋包括侧墙外筋节段和底板底筋节段;所述“L”形内侧钢筋架设置在所述“L”形外侧钢筋架的内侧,且所述侧墙内筋节段与所述底板面筋节段一一对应,所述侧墙外筋节段与所述底板底筋节段一一对应;所述侧墙内筋节段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侧墙外筋节段连接,所述底板面筋节段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底板底筋节段连接。本实用新型涉有效减少钢筋笼的加工难度,保证钢筋笼绑扎的准确性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笼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钢筋笼。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地铁车站的施工多采用现浇施工,现浇施工主要顺序包括先进行基坑开挖,待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施工垫层及防水层,垫层及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开始绑扎钢,钢筋绑扎完成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在该过程中,钢筋笼是在基坑坑底就地绑扎的,该现扎钢筋笼的侧墙外部钢筋和底板底筋为两根钢筋,需要通过在板墙交界处互锚才能实现连接;侧墙内部钢筋和底板面筋也是两个钢筋,也是需要通过在板墙交界处才能互锚实现连接;且底板两个面之间的分布筋还需要设置大量的拉筋;再者,钢筋笼在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才能开始绑扎,钢筋笼绑扎受制于基坑开挖的完成时间;钢筋笼的绑扎在基坑底部进行,基坑底部空间局促,施工条件差,使得施工精度及质量难以保证;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倒塌风险,在基坑底部进行钢筋笼绑扎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钢筋笼,该钢筋笼根据侧墙钢筋和底板钢筋的连接关系,在基坑外提前加工成形,提高钢筋笼的绑扎精度和施工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钢筋笼,包括:由若干平行的第一“L”形钢筋组合成的“L”形内侧钢筋架、由若干平行的第二“L”形钢筋组合成的“L”形外侧钢筋架;所述第一“L”形钢筋包括侧墙内筋节段和底板面筋节段,所述第二“L”形钢筋包括侧墙外筋节段和底板底筋节段;所述“L”形内侧钢筋架设置在所述“L”形外侧钢筋架的内侧,且所述侧墙内筋节段与所述底板面筋节段一一对应,所述侧墙外筋节段与所述底板底筋节段一一对应;所述侧墙内筋节段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侧墙外筋节段连接,所述底板面筋节段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底板底筋节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L”形内侧钢筋架和“L”形外侧钢筋架,且“L”形内侧钢筋架和“L”形外侧钢筋架模仿现扎钢筋笼中侧墙筋和底板筋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将“L”形内侧钢筋架设置在“L”形外侧钢筋架内侧使得所述第一“L”形钢筋与所述第二“L”形钢筋一一对应,保证预制钢筋笼的结构符合建筑施工中对侧墙筋和底板筋的结构和连接关系的要求;为保证该预制钢筋笼的形状和结构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使得组成侧墙钢筋结构的侧墙内筋节段和侧墙外筋节段通过第一连接件实现固定连接,使得组成底板钢筋结构的底板面筋节段与底板底筋节段通过第二连接件实现固定连接,进而保证预制钢筋笼结构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底板的底筋和侧墙的外侧钢筋合二为一变成一根钢筋,将侧墙的内侧钢筋同底板的面筋合二为一也变成一根钢筋;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使“L”形内侧钢筋架和“L”形外侧钢筋架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这样板墙节点处的钢筋根数大大减少,有效减少钢筋笼的加工难度,实现钢筋笼由现扎转变为工厂预制加工,保证钢筋笼绑扎的准确性和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z”形钢筋,所述第一“z”形钢筋的两个平行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侧墙内筋节段和所述侧墙外筋节段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z”形钢筋,所述第二“z”形钢筋的两个平行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底板面筋节段和所述底板底筋节段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2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三脚架的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