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恒温层冷水源的矿井风流冷却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822206.0 申请日: 2019-06-03
公开(公告)号: CN210068227U 公开(公告)日: 2020-02-14
发明(设计)人: 赵兴东;李洋洋;朱乾坤;魏慧;赵一凡;李怀宾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大学
主分类号: E21F3/00 分类号: E21F3/00;E21F1/08;E21F1/04;E21F16/00
代理公司: 21109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晓岚
地址: 110819 辽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换热器 恒温层 冷水源 出风风筒 回水管路 进水管路 冷却系统 风机 风筒 进风 水泵 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 压缩机制冷 布置方式 恒温水流 矿井风流 通风风流 通风降温 用电成本 载冷剂 风温 井下 风流 灵活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恒温层冷水源的矿井风流冷却系统,包括恒温层冷水源,进水管路,水泵,换热器,进风风筒,风机,出风风筒,回水管路,恒温层冷水源通过水泵依次与进水管路以及换热器一端相连接,进风风筒依次与风机以及换热器一端相连接,回水管路以及出风风筒分别与换热器连接;将满足井下通风降温需求的恒温层冷水源的恒温水流直接作为载冷剂,通过换热器与通风风流发生热交换,以达到降低风温的目的,省去了压缩机制冷部分,降低了设备及用电成本,使整个风流冷却系统更加简单,布置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或其它民用地下工程通风降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恒温层冷水源的矿井风流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矿井高温热害的出现,严重地影响了采矿工业的发展,世界各高温矿井国家在90年前便开始了矿井降温技术的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制冷降温已成为深矿井降温的主要技术手段。在深部和中等深度开采特别是机械化广泛使用和高岩温矿井必须要采取制冷和除湿。最简单的是应用较小的便携式移动制冷器,大型的中央制冷系统变得越来越普遍。超过15个国家的深部开采区域必须依靠制冷系统,最著名的是南非深达3.7km的金矿。在欧洲,所有深部煤矿开采中都有空调系统。

1915年在巴西的莫劳约里赫金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矿井空调系统,在地面建立了集中制冷站。采深2000m,围岩温度50℃,采用活塞式制冷机,电机530kW,制冷剂R-11,制冷量为1744kW,喷淋式空冷器安设在地面,冷却风量2300m3/min,可将温度由30℃冷却到6℃;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在井下实施空调技术的国家,1923年英国的彭德尔顿煤矿第一个在采区安设制冷机,冷却采煤工作面风流。德国最早于1924年在拉德劳德(Radlod)煤矿,采深968m,围岩温度44℃,地面安设一台冷冻机,采用活塞式制冷机,制冷剂为R-11,电机功率为150kW,制冷量为581kW,空冷器安设在井下,可将7200m3/min风量温度由22.5℃降到19.5℃。井下安装大型风流冷却设备最早是1953年的洛伯尔格矿。德国共有32对矿井,已有28对矿井采用空调降温,1986年总制冷能力达91.4MW,1993年9月为256MW。澳大利亚也采用制冷系统对进入主风井的空气进行预先冷却,在艾萨企业铜矿建立的25MW制冷系统可以把空气从26℃冷却到14.6℃,空气的冷却速度为580kg/s,相当于每天制造6300t的冰。加拿大的矿井投入巨资采取大容量通风与制冷技术并用的方式进行治理。凯德矿花费了2100万加元安装了12MW的制冷系统并升级了通风系统,以改善3000m深处35℃气温的恶劣条件;兰荣德矿针对其2000m、38℃的条件,在2002年安装了加拿大第一个5MW的机械冷却系统,2004年又投资660万加元升级为12MW,并移至地表;不久将升级至19MW。苏联、日本等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制冷降温。现在,国外矿井空调制冷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迅猛。日本矿井从1975到1985年总制冷能力达到4528MW。

南非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了大型矿井集中式空调。目前世界上矿井空调制冷能力最大的当属南非金矿,该国44对矿井都安装了降温用的冷冻机,1985年11月,南非金矿把冰送进井下,利用冰的溶解吸热,以冷却空气冷却器中的冷却水,其制冷系统能力达到628MW,1988年总制冷能力已经超过500MW,平均每个矿井超过11.4MW。南非的Mponeng金矿,其埋深3.5km的温度达到60℃左右。矿井未来开采深度将达到5km深度,主井将延伸到3.2km。通风依靠地表大功率通风机,将空气送入一个或者两个竖井,引导空气流通。通过通风和冷冻充填物的使用,空气温度冷却到32℃左右。混凝土废石混合物在用泵输送至采空区之前冷却,对剩余矿体起到制冷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2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