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1033.0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2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方志恒;李文豪;李颂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3/02;F24F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夏宇和;贾保法 |
地址: | 315194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风道 结构 以及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侧壁和位于所述风道侧壁上下两端的风道结构顶壁和风道结构底壁,所述风道结构底壁的下方设有接水盘,所述风道结构的风道结构底壁上设有贯穿所述风道结构底壁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能够将冷凝水导入所述接水盘。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对由换热器附近汇聚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有效排出,并能进一步对汇聚在风道结构底部的冷凝水进行排出、引导,避免了冷凝水在风道结构底部沉积而产生的腐蚀和异味问题,提高风道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器在民众生活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家电设施。近年来,立式空调室内机由于其强大的制冷效果和新颖的外观,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立式空调器一般包括散热器、贯流风轮、风道部件、导风组件、控制组件以及驱动贯流风轮转动的电机驱动组件。其中,立式空调器体积较大、结构也相对复杂,如何对其内部的冷凝水进行引导和排出,是至关重要的。
风道部件是立式空调器必不可少的部件。冷风从风道中吹出,风道内会产生较多的冷凝水,所产生的冷凝水会积累到风道的底部,积累的冷凝水在风道底部停留时间过长时将会产生异味。又由于冷水在风道内停留时间过程,增加了风道内部的湿度,从而影响风道的使用寿命,而且当冷凝水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其他新增的水滴落入风道内会发出水滴的声音,影响空调性能和用户体验。
在立式空调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立式空调风道结构的底部设置接水盘承接冷凝水,但由于风道结构本身缺少对冷凝水进行搜集和引导的结构,接水盘仍然难以保证风道结构中的所有冷凝水都被承接和顺利排出。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对空调器内部的冷凝水进行排除和引导的风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包括风道侧壁和位于所述风道侧壁上下两端的风道结构顶壁和风道结构底壁,所述风道结构底壁的下方设有接水盘,所述风道结构的风道结构底壁上设有贯穿所述风道结构底壁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能够将冷凝水导入所述接水盘。
立式空调器体积较大、结构也相对复杂,其在运行过程中,内部会形成大量的冷凝水,这些冷凝水在风道结构上凝结,汇聚后流下或滴落。所述排水孔设置,能够将汇聚于风道结构底壁上的冷凝水排出,从而避免了冷凝水在风道结构底部沉积而产生的腐蚀和异味问题,提高风道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的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接水盘集水区域上方的对应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排水孔中排出的冷凝水可直接滴落于接水盘上,通过连接于所述接水盘上的排水管进行排出。
所述风道结构的风道结构底壁的上表面设有冷凝水引导凹槽,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冷凝水引导凹槽中。
冷凝水引导凹槽的设置,使得风道结构底壁上的冷凝水更加容易汇聚和排出。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底壁的上表面设有底座凸起部,所述冷凝水引导凹槽环绕所述底座凸起部的边缘设置。所述底座凸起部与所述冷凝水引导凹槽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由于所述底座凸起部与所述冷凝水引导凹槽的连接处平滑过渡,滴落于所述底座凸起部上的冷凝水可沿着所述底座凸起部与所述冷凝水引导凹槽的连接处滑落至冷凝水引导凹槽中。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中的冷凝水引导凹槽和排水孔结与风道结构一体成型,工艺简单,节约成本,减少空调器内部零件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1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