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混凝土仿木栈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1005.9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7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甜园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19/00;E01D101/24;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吴丽娜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混凝土 栈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混凝土仿木栈道,其结构包括龙骨支架、混泥土仿木板、护栏、柱脚和减震装置,为解决现有的仿木栈道通常直接通过较为简易的弹簧安装方式对震动力进行减震,导致减震的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在龙骨支架上设置了减震装置,发生震力时,使震动力通过顶架传递到受力杆上,使受力杆随之将震力传递到弹簧上,令弹簧对震力进行伸缩的吸收和缓冲,并带动受力杆在缓冲腔内进行相对的滑动,将减震后的力通过套管传递到底架上,达到对栈道进行加固支撑和对产生震力进行减震,加强栈道使用的稳固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栈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混凝土仿木栈道。
背景技术
栈道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称栈道,在现在的园艺景观和人文景点中,栈道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其内,仿木栈道是通过混凝土材料以及其他加固材料一体浇铸形成的建造材料修建而成,再在其外侧喷涂上仿木喷涂,因此混凝土仿木栈道往往拥有较好的稳固性能和防腐蚀变形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仿木栈道通常直接通过较为简易的弹簧安装方式对震动力进行减震,导致减震的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减震混凝土仿木栈道,解决了现有的仿木栈道通常直接通过较为简易的弹簧安装方式对震动力进行减震,导致减震的效果不佳的问题,达到对栈道进行加固支撑和对产生震力进行减震,加强栈道使用的稳固性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减震混凝土仿木栈道,包括龙骨支架、混泥土仿木板、护栏、柱脚和减震装置,所述龙骨支架上端面排列铺放设置有混泥土仿木板,所述护栏底端与龙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龙骨支架底侧四角榫接固定有柱脚,所述龙骨支架底端与柱脚相对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由套管、缓冲腔、受力杆、顶架、圆杆、底架、垫圈、加强筋、螺孔、架板和弹簧组成,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壁与用于传递震动力的受力杆滑动连接,所述受力杆外侧顶端与顶架内部进行滑动,所述套管前后两侧底端通过圆杆与用于支撑固定的底架进行连接,所述套管外侧与底架内壁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顶架和底架前后两侧通过一体成型方式设置有能够增加稳固效果的加强筋,所述顶架顶端和底架左端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用的螺孔,所述受力杆底端和缓冲腔内壁底端与架板螺栓连接,所述弹簧顶端和底端与架板进行焊接,所述顶架顶端和底架左端通过螺孔分别与龙骨支架和柱脚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圆杆外侧与垫圈内壁进行套接,所述垫圈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杆和套管均呈方形柱状,所述缓冲腔的腔内结构与受力杆外侧结构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顶架内部设置有滑槽结构,并且滑槽内壁为光滑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为突出的条形结构,并且加强筋的延伸方向末端面为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前后两侧通过一体成型方式与圆杆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腔内壁表面摩擦系数大小为0.3,并且缓冲腔与受力杆间的间隙距离大小为2MM。
进一步的,所述垫圈的材质为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材质为不锈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甜园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甜园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10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开门料仓
- 下一篇:单手操作装置、自拍杆、手机支架、车载支架和移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