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力场下剪切拉伸的纳米纤维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0043.2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4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忱;陈明军;李好义;丁玉梅;杨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J1/22 | 分类号: | D02J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力场 剪切 拉伸 纳米 纤维 制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力场下剪切拉伸的纳米纤维制备装置,包括锥形筒体、端盖、旋转体、旋转轴、加热管、冷却管、温度控制器、保温层、密封装置、驱动电机、升降油缸、加压泵站和粘性液体。旋转体安装在由锥形筒体和端盖组成的密闭工作腔内,旋转轴依次穿过盖板和密封装置,然后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由升降油缸支撑在端盖上。锥形筒体外面包裹有加热管、冷却管和保温层,分别与加热站和冷却站相连。工作腔内的压力由加压泵站进行加压和保压。纤维放置在由锥形筒体和旋转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在高压流场下塑性增强,结合可控温度场对纤维进行塑化,利用锥形筒体和旋转体之间粘性流体的速度差对纤维进行切向拉伸,可将纤维直径拉伸至100n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力场下剪切拉伸的纳米纤维制备装置,属纳米纤维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真正意义上的纳米纤维是指直径在100nm以下的纤维。现有纳米纤维生产工艺获得的纤维直径普遍大于100nm,只能称之为广义上的纳米纤维。尽管如此,相比于微米纤维,广义纳米纤维已经表现出了独特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电学性能、生物医学性能,受到了纺织、过滤、电池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因此,真正意义上纳米纤维的性能又将如何,是纳米科研工作者所期待的;直径小于100nm纤维的规模化制备是纳米纤维走出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
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主要有熔喷法、静电纺丝法、海岛法、模板聚合法、相分离法和自组装法等。熔喷法依靠高速热气流对纤维进行拉伸,拉伸作用时间较短,纤维所处环境温度场不容易控制,纤维直径均在500nm以上。静电纺丝法利用加载在针头与接收器之间的电势差,将聚合物溶液(熔体)射流从针尖的泰勒锥中引出,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接收器运动。在聚合物溶液(熔体)射流的过程中,受到电场的拉伸力及纤维上电荷间的库伦排除力而拉伸细化。同时,在射流过程中发生溶液的挥发(熔体的冷却)从而形成固态纤维。由于受供料量、溶剂挥发快(熔体迅速凝固)和拉伸作用时间短等因素的限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直径普遍在200nm以上。模板法是通过制作纳米级孔洞的模板,然后将聚合物从孔洞中挤出的过程,其模板的生产成本较高,制备过程能量消耗较大,批量化生产效率低。
针对现有技术难以批量制备直径小于100nm纤维,纳米纤维制备技术的工艺过程不可控,纤维直径分布偏差大等现状,提出了一种高压力场下剪切拉伸的纳米纤维制备装置。该装置根据材料在高压力场下塑性增强特点,结合可控温度场对粗纤维进行塑化,利用粘性流体速度差产生的剪切力对纤维进行拉伸细化。在纤维拉伸的过程中,纤维轴向的各部分均受到剪切应力,使纤维各部分发生均匀的“蠕变”而伸长,从而实现超细纳米纤维的批量化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制备超细纳米纤维为目标,提出了一种高压力场下剪切拉伸的纳米纤维制备装置。该装置根据材料在高压力场下塑性增强特点,结合可控温度场对粗纤维进行塑化,然后利用由粘性流体速度差对纤维表面产生的剪切力,对纤维进行拉伸细化。该装置可以实现超细纳米纤维的批量制备,且具有使纤维可拉伸性提高、工艺过程可控、纤维受力均匀等优点。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压力场下剪切拉伸的纳米纤维制备装置,包括加热管、冷却站、加热站、温度控制器、冷却管、保温层、锥形筒体、温度传感器、端盖、旋转体、旋转轴、密封装置、驱动电机、升降油缸、螺栓、高压管、溢流调压阀、加压泵站和粘性液体,旋转体安装在由锥形筒体和端盖组成的高压密闭工作腔内,旋转体与旋转轴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旋转轴依次穿过盖板和密封装置,然后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由升降油缸支撑在端盖上;锥形筒体外面包裹有加热管、冷却管和保温层,加热管和冷却管分别与加热站和冷却站相连,且受温度控制器的控制;温度传感器通过螺纹安装在端盖上,并与温度控制器相连;加压泵站依次与溢流调压阀、高压管相连,高压管焊接在端盖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0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冲孔模具
- 下一篇:用于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中的载样反射体清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