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17733.2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7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祥;朱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淮安睿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2 | 代理人: | 汤小东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效果 电瓶车 智能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包括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内的靠顶部位置固定安装有透气网,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通过其两侧的靠中心位置开设的出风口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网,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内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架。该散热效果好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通过循环管道、通风网、透气网、散热板、小孔网、大孔网、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的散热效果,提高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提高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瓶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瓶车我们又称为“电动车”,它是由蓄电池(电瓶)提供电能,由电动机(直流、交流,串励、他励)驱动的纯电动机动车辆。电瓶车在没电时,需要使用到智能充电装置来对其进行充电。
传统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在充电时,大多散热效果不好,容易导致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发烫,从而降低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传统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在充电时,大多散热效果不好,容易导致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发烫,从而降低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包括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内的靠顶部位置固定安装有透气网,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通过其两侧的靠中心位置开设的出风口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网,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内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架,两个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板,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内底部的靠两侧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却水箱和第二冷却水箱,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底部的靠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冷却水箱内底部的靠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通过其一侧的输出端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第二水泵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二冷却水箱、两个支架和第一冷却水箱并延伸至第一冷却水箱的内部,所述第一水泵通过其顶部的输出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顶部贯穿至第一冷却水箱的外部,所述出水管的顶端连通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远离出水管的一侧贯穿至第二冷却水箱的内部,所述循环管道的后端与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内的后侧固定连接。
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顶部的靠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对应第一凹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对应第一滑槽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对应第一凹槽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的内部对应第三凹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的靠一侧位置设置有小孔网,所述小孔网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第一滑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小孔网顶部的靠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顶部贯穿第一滑槽和第二凹槽并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外部,所述小孔网的另一侧贯穿至第一凹槽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大孔网,所述大孔网远离小孔网的一侧贯穿至第三凹槽的内部,所述大孔网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第三凹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大孔网远离小孔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贯穿至两个第二滑槽的内部且与第二滑槽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底部的靠四角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开设有竖形排风孔,所述竖形排风孔位于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前表面的靠一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开设有横形排风孔,所述横形排风孔位于电瓶车智能充电装置本体前表面的靠另一侧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7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葱粉打片粉尘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锥形盖冲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