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阀用多连杆操作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13406.X | 申请日: | 201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8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 发明(设计)人: | 舒雪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普帕罗洛江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1/60 | 分类号: | F16K31/60;F16K31/4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卜另北 |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阀用多 连杆 操作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阀用多连杆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活动支架、驱动支架、驱动轴、弹簧组件;手柄中间段和阀体通过销轴Ⅰ连接;手柄中间段连接弹簧组件右端;手柄下端连接弹簧组件的左端;活动支架下端和弹簧组件的左端通过销轴Ⅲ连接;弹簧组件右端和阀体通过销轴Ⅳ连接;活动支架上端和驱动支架通过销轴Ⅱ固定;驱动轴安装有驱动支架和拨爪;拨爪固定连接阀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底阀操作机构流道通畅,流道内无机械结构;且为多连杆结构,设计巧妙,能够实现阀门的快速开启和关闭,能保持开启、关闭状态的稳定,密封严密,不会出现漏水现象;并且该底阀操作机构设置有安全槽,减少阀门堵塞时错误处理造成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底阀用多连杆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底阀阀门的关闭较为缓慢,如果发生误操作导致阀门开启的情况下,一般阀门需要好几秒才能关闭,此时管道内的材料可能已经泄露。有时也会因为流道内存在的机械结构造成流道的堵塞,拖延工程的进度;堵塞后的底阀可能因为工人的错误处理造成设备的重大损伤甚至报废;此外一般的底阀阀门处的稳定性不佳,常常存在密封不严,漏水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阀用多连杆操作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底阀用多连杆操作机构,包括手柄、活动支架、驱动支架、驱动轴、弹簧组件;所述手柄中间段和阀体通过销轴Ⅰ连接;所述手柄中间段连接弹簧组件右端;所述手柄下端连接弹簧组件的左端;所述活动支架下端和弹簧组件的左端通过销轴Ⅲ连接;所述弹簧组件右端和阀体通过销轴Ⅳ连接;所述活动支架上端和驱动支架通过销轴Ⅱ固定;所述驱动轴安装有驱动支架和拨爪;所述拨爪固定连接阀板。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下端和弹簧组件的左端通过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中间段和弹簧组件右端通过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阀体通过螺丝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设置有安全槽。
进一步的,所述拨爪呈S型。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外弹簧套筒、内弹簧套筒、螺旋弹簧、固定卡槽Ⅰ和固定卡槽Ⅱ,所述外弹簧套筒左端设置有固定卡槽Ⅰ,所述固定卡槽Ⅰ和活动支架通过销轴Ⅲ连接,所述内弹簧套筒连接着外弹簧套筒内部,所述内弹簧套筒右端设置有固定卡槽Ⅱ,所述固定卡槽Ⅱ和固定支架通过销轴Ⅳ连接,所述螺旋弹簧安装在内弹簧套筒的内部,所述螺旋弹簧左端连接着固定卡槽Ⅰ,右端连接着固定卡槽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底阀操作机构流道通畅,流道内无机械结构;
2.该底阀操作机构为多连杆结构,设计巧妙,能够实现阀门的快速关闭,减少误操作造成的损失;
3.该底阀操作机构处于开启或者关闭位置时,弹簧组件仍处于部分压缩状态,即工作状态,使阀门处于稳定状态,再加上密封圈密封,不会出现漏水现象;
4. 该底阀操作机构设置有安全槽,减少底阀操作机构因为阀门堵塞问题误操作后造成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关闭状态时的3d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时的3d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组件的具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时发生限位的细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普帕罗洛江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毕普帕罗洛江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3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