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13176.7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9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许炜东;金承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富新电子有限公司;汉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44400 东莞市永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新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35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片 中环片 波浪片 骨传导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 片状本体 传振片 内环片 外环片 音质效果 可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振片,包括片状本体,所述片状本体包括外环片、连接在所述外环片内侧的n个波浪片、连接在n个所述波浪片内侧的中环片、以及连接在所述中环片内侧的内环片,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每一所述波浪片与所述中环片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片,所述中环片与所述内环片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片和一个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片的宽度。本实用新型的传振片,可用于骨传导扬声器中,以提高骨传导扬声器的音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振片。
背景技术
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空气中的振动通过外耳耳道把振动传递到了耳膜,通过耳膜形成的振动驱动人的听觉神经。利用这一原理,于是出现了骨传导扬声器,骨传导扬声器在工作时,通过人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骨骼传递到人的听觉神经,从而使人听到声音。人的耳朵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不是中外耳损坏或用手塞住耳道,声音通过骨骼直接传导与声音通过空气传导到耳膜中的输出功率相比要薄弱很多,故限制了骨传导扬声器的应用。
传振片是骨传导扬声器中比较重要的部件,其传振效果影响了骨传导扬声器的质量。现有技术的传振片,多为实心片状结构,其硬度大,导致纵向位移较小,从而限制了骨传导扬声器的冲程,制约了其输出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振片,可用于骨传导扬声器中,以提高骨传导扬声器的音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传振片,包括片状本体,所述片状本体包括外环片、连接在所述外环片内侧的n个波浪片、连接在n个所述波浪片内侧的中环片、以及连接在所述中环片内侧的内环片,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每一所述波浪片与所述中环片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片,所述中环片与所述内环片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片和一个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片的宽度。
具体的,n为4,所述波浪片的数量为4个,所述波浪片为m型结构,其两端连接在所述外环片内侧,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片连接。
具体的,所述外环片、波浪片、中环片、内环片、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共同配合使得所述片状本体内形成多个镂空区域,所有的所述镂空区域面积之和与所述片状本体的面积占比大于20%。
具体的,所述外环片外侧边缘设有一个让位缺口,所述让位缺口位于所述第三连接片正上方。
具体的,所述外环片上还设有两个安装孔。
具体的,所述片状本体的厚度为0.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传振片,可用于骨传导扬声器中,通过设置外环片、中环片、内环片三层结构,使其能够分级又配合传振,同时提高了传振片的弹性,能够改善传振片的谐振频率,保证了音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传振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外环片1、让位缺口11、安装孔12、波浪片2、中环片3、内环片4、第一连接片5、第二连接片6、第三连接片7、镂空区域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富新电子有限公司;汉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富新电子有限公司;汉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3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扬声器
- 下一篇:电声换能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