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10108.5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0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庆;张博思;范明豪;高飞;汪书苹;邱欣杰;王刘芳;尚峰举;孙韬;郭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D21/02;A62C37/5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张景云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安全 性能 灭火 系统 综合 检测 平台 | ||
1.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端、加热装置、模拟电池箱(13)、灭火系统、热安全性能评估系统、火灾早期预警系统;
所述模拟电池箱(13)包括防护架(2)和密封板(16);所述防护架(2)为镂空框架,密封板(16)可拆卸的固定在防护架(2)表面形成密封腔体;加热装置放置在模拟电池箱(13)内,受试电池固定在加热装置上方;
所述灭火系统包括灭火装置、灭火效能评价机构;所述灭火装置包括多种灭火机构,每种灭火机构的灭火介质喷口处于模拟电池箱(13)内;灭火效能评价机构包括固定在受试电池周边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用户端电性连接;
所述火灾早期预警系统包括固定在模拟电池箱(13)内不同高度的探测器,多个探测器与用户端电性连接;
所述热安全性能评估系统包括集烟装置、烟气数据采集装置、热辐射数据采集装置;所述集烟装置开设有与烟气数据采集装置连通的第一采集口(701);所述烟气数据采集装置与用户端电性连接;所述热辐射数据采集装置设置在受试电池至少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采集热辐射数据并与用户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管网式灭火机构和悬挂式灭火机构;所述管网式灭火机构包括灭火管网(1413)、储气瓶(1401);所述灭火管网(1413)包括主管网和多个支管网;储气罐通过主管网与多个支管网连通,多个支管网分别从不同高度穿入至模拟电池箱(13)内,多个支管网上分别设置有灭火介质喷口、流量计、阀门;所述介质喷口处于模拟电池箱(13)内,流量计、阀门处于模拟电池箱(13)外,流量计处于阀门的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有多个,分布在受试电池边上的不同高度上,多个温度传感器与用户端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多个热电偶通过补偿导线连接至温度模块,所述温度模块与用户端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为温度探测器或感烟探测器或气体探测器,或其中任意两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装置包括集烟罩、排烟管道、排风机;所述集烟罩通过排烟管道与排风机相连;所述集烟罩处于模拟电池箱(13)的上方;所述第一采集口(701)开设在排烟管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数据采集装置流量计、第一气泵(703)、气体分析仪;通过管路将气体第一采集口(701)、流量计、第一气泵(703)、气体分析仪依次连接;所述气体分析仪与用户端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安全性能评估系统还包括离线测量气体采集装置;在所述排烟管道上还开设有第二采集口(801);在所述离线测量气体采集装置包括第二气泵(802)、采样袋(804);通过管道将第二采集口(801)、第二气泵(802)、采样袋(804)依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辐射热流计(901)、采集模块;在受试电池的侧方和上方由近及远依次设置多个辐射热流计(901),多个辐射热流计(901)分别与采集模块连接,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用户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热安全性能及灭火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受试电池侧向水平布置和上方竖向布置的两束热电偶,两束热电偶通过温度数据采集模块与用户端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01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