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9987.X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1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彭逸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B33Y10/00;B33Y5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廖华均 |
地址: | 5290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三叉 神经痛 面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罩,包括面罩主体,与人脸部适应并紧贴脸部设置,所述面罩主体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穿刺孔,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上,用于引导穿刺针进入的位置和方向。本公开提供的面罩采用透明材料制作面罩主体,操作者可透过面罩观察到穿刺针刺入人体的过程,并能读取穿刺针上的刻度,从而对穿刺的深度进行准确判断和控制,提高手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罩。
背景技术
治疗三叉神经痛时,传统的方法是采用Hartel前入路法,从患者口角处外侧2-3cm处进针,另2个参考点分别为患者瞳孔下方1cm及颧弓水平外耳道前3cm,在穿刺前,一般利用光线在人脸部进行定位出穿刺位置,然后采用球囊穿刺针进行穿刺,该方法操作繁琐,容易出现误差。现有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先根据客户脸型进行3D建模,利用3D打印出穿刺模具(面罩),在面罩上开设有穿刺孔,通过穿刺孔定位好穿刺的位置和方向,把面罩套戴在客户脸部后,即可采用穿刺针对面罩上的穿刺孔进行穿刺,然后把球囊导管伸入进行观察和造影。而在采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时,需要时刻注意穿刺的深度,避免穿刺深度太浅不能进入卵圆孔,或者穿刺深度太深对人造成伤害,现有的穿刺针上设置有刻度,但操作者隔着面罩难以读取到穿刺针上的刻度,从而难以对穿刺的深度进行准确判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控制穿刺深度的面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罩,包括:面罩主体,与人脸部适应并紧贴脸部设置,所述面罩主体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穿刺孔,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上,用于引导穿刺针进入的位置和方向。
上述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罩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提供的面罩采用透明材料制作面罩主体,操作者可透过面罩观察到穿刺针刺入人体的过程,并能读取穿刺针上的刻度,从而对穿刺的深度进行准确判断和控制,提高手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罩,所述面罩主体上设置有用于辅助固定的定位部件,定位部件可让面罩固定在脸部不会改变位置,保证穿刺孔的定位准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罩,所述定位部件包括耳罩,利用耳罩和耳朵的配合对面罩位置进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罩,所述定位部件包括鼻罩,利用鼻罩和鼻子的配合对面罩位置进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罩,所述穿刺孔外侧一体设置有导向管,导向管能限制穿刺针进入穿刺孔的方向,对准确穿刺有辅助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面罩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面罩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未经江门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99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落点位置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收纳的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