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束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3942.1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26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杨玉志;马小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1/04 | 分类号: | B29C71/04;B29L23/00 |
代理公司: | 31251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辊轮 被动辊轮 分线 本实用新型 分线槽 隔离 电子束 高能电子束 交叉式缠绕 光滑侧壁 平行设置 束下装置 轴线方向 被动辊 外侧壁 碰触 缠绕 流出 轮流 加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束下装置,包括:给管线提供高能电子束的电子束机构;平行设置的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被动辊轮的外侧壁设有用于隔离管线的分线槽,主动辊轮的外侧为光滑侧壁;以及,用于隔离管线的分线梳;分线梳设于主动辊轮靠近被动辊轮一侧的位置;管线由被动辊轮的分线槽流入并于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之间呈交叉式缠绕后,由被动辊轮流出;分线梳将由主动辊轮的下部流入和流出的管线沿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进行隔离。本实用新型在实现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的长间距的布置的同时,还保证了管线于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之间不会碰触或缠绕,从而实现了管线的长距离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束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管线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管线进行性能调节,使得管线满足一定的产品质量要求,一般通过高能电子束对加工成型的管线进行辐射来提高管线的性能。
现有的加工管线的一般通过两个均有分线槽的辊轮实现管线的分线以及电子束加工,但这种加工方式仅仅适用于两个辊轮之间间距短的管线加工;根本无法满足需要两个辊轮之间间距长的管线的加工,且当两个辊轮之间的距离增加时,由于力的作用,导致两个辊轮之间的管线易发生接触、甚至缠绕等不良现象,因此,怎样提供一种适用于两个辊轮之间长间距的管线的束下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束下装置,实现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的长间距的布置的同时,还保证了管线于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之间不会碰触或缠绕,从而实现了管线的长距离加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束下装置,包括:
给管线提供高能电子束的电子束机构;
平行设置的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所述被动辊轮的外侧壁设有用于隔离管线的分线槽,所述主动辊轮的外侧为光滑侧壁;以及,
用于隔离管线的分线梳;所述分线梳设于所述主动辊轮靠近所述被动辊轮一侧的位置;
管线由所述被动辊轮的分线槽流入并于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之间呈交叉式缠绕后,由所述被动辊轮流出;
所述分线梳将由所述主动辊轮的下部流入和流出的管线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进行隔离;
所述主动辊轮转动,使得所述被动辊轮在管线的带动下转动,由所述电子束机构射出的高能电子束朝向所述主动辊轮和所述被动辊轮之间的管线交叉处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外壁光滑的主动辊轮带动设有分线槽的被动辊轮的转动,且于主动辊轮靠近被动辊轮一侧设置分线梳,从而在实现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的长间距的布置的同时,还保证了管线于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之间不会碰触或缠绕,从而实现了管线的长距离加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均为两个以上;多个所述被动辊轮沿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主动辊轮沿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每一所述主动辊轮对应设置一所述被动辊轮,且每一所述主动辊轮带动与之对应设置的所述被动辊轮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组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从而实现了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的管线的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
进一步优选地,两个以上所述被动辊轮的分线槽的槽宽尺寸不同。
本技术方案中,不同的槽宽尺寸可满足不同尺寸的管线的加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进一步优选地,两对以上对应设置的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的管线类型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39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电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塑料制品焊接修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