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翻转式斜板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6816.8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1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绿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转 式斜板 沉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翻转式斜板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内腔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左侧的下方开设有与其右侧相通的进水口,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的前后两侧等距离设置有可翻转斜板,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底部的右侧开设有方形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污水进行分道时处理,能够增加淤泥沉淀的效果,分道时处理,将淤泥分开式隔离,避免现有的淤泥集中式堆积,又能方便后期对淤泥进行处理操作,对可翻转斜板进行改进,能够避免出现中层泛泥的情况出现,从而增加了水质的质量,多道工序预沉淀,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减少沉淀池占地的面积,能够显著提高其沉淀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翻转式斜板沉淀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翻转式斜板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sedimentation tank)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沉淀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水分离的构筑物,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称为初沉池,位于生化之后的沉淀池一般称为二沉池。
现有的沉淀池足够大时沉淀的效果较为稳定,内部泥浆浅层沉淀效果更加的好,这样设备的占地面积会相应的增加,而沉淀池较小时,沉淀池会出现中层泛泥的情况,这样上层的水质相应的变差,另外在常见沉淀方式中,单纯的依靠沉淀泥浆的方式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出一种占地面积较小,并且沉淀效果更佳的可翻转斜板沉淀池。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翻转式斜板沉淀池,提出一种占地面积较小,并且沉淀效果更佳的可翻转斜板沉淀池。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翻转式斜板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内腔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左侧的下方开设有与其右侧相通的进水口,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的前后两侧等距离设置有可翻转斜板,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底部的右侧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外排管机构,相邻两个所述可翻转斜板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离栅,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右侧的上方开设有清水出口。
优选的,所述可翻转斜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且两个所述转杆的相背一端分别插接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的前后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隔离板,且所述隔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外排管机构数量相对应的圆形槽。
优选的,所述隔离栅包括有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的相对一侧铰接有多个隔离杆。
优选的,所述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分隔板的高度依次增加。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与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右侧和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均设置有外排污泥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泥浆混拌装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翻转式斜板沉淀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污水进行分道时处理,能够增加淤泥沉淀的效果,分道时处理,将淤泥分开式隔离,避免现有的淤泥集中式堆积,又能方便后期对淤泥进行处理操作,对可翻转斜板进行改进,能够避免出现中层泛泥的情况出现,从而增加了水质的质量,多道工序预沉淀,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减少沉淀池占地的面积,能够显著提高其沉淀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绿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绿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6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