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绞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3954.0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6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陆元杰;张洲峰;王小琴;孙宇涛;李康;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湖市职业中学 |
主分类号: | H01R43/033 | 分类号: | H01R43/033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绞合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绞合器,包括圆柱形主体,与圆柱形主体上端面相联的夹持杆,圆柱形主体下端面径向设有多个线缆进线孔,且沿端面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圆柱形主体侧面均布相应的线缆出线孔,线缆出线孔和线缆进线孔贯通成线缆通道,线缆通道内壁弧形过渡,圆柱形主体端面与夹持杆中心沿纵向设有贯通的主线缆孔;对电线进行并线绞合操作时,将电线的线芯部分穿过线缆通道和主线缆孔,使用手枪钻等常见的工具夹持住夹持杆,带动线缆绞合器旋转,可以将穿过线缆通道中的副线缆稳定的绞合在主线缆上,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制作简单的优点。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工具技术领,具体为一种线缆绞合器。
背景技术
现今线缆的铺设越来越密集,铺设的线缆也越来越多,无论建筑中的电路敷设还是安装工程的施工现场,常用的导线为BV线,即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线,导线的连接方式有绞合连接、压紧连接、焊接等,其中绞合连接是最常见的连接方式,线缆的绞合过程多为通过操作人员直接拿钳子将一股线手工绕到另一股线上实现,当线缆为大于2.5mm2时,人工绞合方式会显得非常吃力,这样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而且效率低,线缆绞合不牢固,绞合后的线缆外观也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可轻松绞合,且结实、省力的线缆绞合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绞合器,包括圆柱形主体,与圆柱形主体上端面相联的夹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主体下端面径向设有多个线缆进线孔,且沿端面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圆柱形主体侧面均布相应的线缆出线孔,所述线缆出线孔和线缆进线孔贯通成线缆通道,线缆通道内壁弧形过渡,所述圆柱形主体端面与夹持杆中心沿纵向设有贯通的主线缆孔。
优选的,所述线缆出线孔和线缆进线孔及主线缆孔的直径为3~6mm。
优选的,所述线缆进线孔和线缆出线孔及主线缆孔边缘设有圆角。
优选的,所述圆角的半径为0.4mm~0.7mm。
优选的,所述线缆通道的弯度为120°~170°。
优选的,所述圆柱形主体与夹持杆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圆柱形主体与夹持杆由不锈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绞合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制作简单的优点,对电线进行并线绞合操作时,将电线的线芯部分穿过线缆通道和主线缆孔,使用手枪钻等常见的工具夹持住夹持杆,带动线缆绞合器旋转,可以将穿过线缆通道中的副线缆稳定的绞合在主线缆上,线缆通道固定线缆,使其不会在绞合过程中脱离线缆绞合器,且能与主线缆完美绞合,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制作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和主视图的A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线缆绞合器,包括圆柱形主体1,与圆柱形主体1上端面相联的夹持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主体1下端面径向设有多个线缆进线孔3b,且沿端面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圆柱形主体1侧面均布相应的线缆出线孔3a,所述线缆出线孔3a和线缆进线孔3b贯通成线缆通道3,线缆通道3内壁弧形过渡,所述圆柱形主体1端面与夹持杆2中心沿纵向设有贯通的主线缆孔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湖市职业中学,未经平湖市职业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3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