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引风机房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3737.1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3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许艳霞;秦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3/02;F23L17/1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李琪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脱硫 系统 风机 通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引风机房通风装置,包括屋顶板、引风机、固定框架、导风罩、出风管、固定座、钢索;所述屋顶板的下侧设置有引风机,且屋顶板与引风机通过固定框架相连接;所述导风罩设置在引风机的下侧,且导风罩与引风机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出风管设置在屋顶板的上侧,且出风管与引风机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出风管的侧部,且固定座与出风管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钢索设置在出风管的侧部,且钢索一端与固定座相连接,钢索的另一端与屋顶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烟尘排出效果好、节能环保,与轴流风扇配合能够快速排出有毒气体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引风机房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环保系统超低排放改造后,将引风机由脱硫吸收塔后改至脱硫吸收塔前,由于引风机出口阻力增加,正常运行中引风机房烟气弥漫,气味刺鼻,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其中一氧化碳是一致无色无味的气体,轻度中毒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短暂昏厥;中度中毒可导致心律异常、昏迷;重度中毒后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现有常规的引风机房通风方式为装设轴流风机,这种方式有电能的消耗,并且在锅炉燃烧不完全或引风机出口烟道发生泄漏时,则会瞬间形成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聚集而无法及时排出,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引风机房通风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引风机房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常规的引风机房通风方式为装设轴流风机,这种方式有电能的消耗,并且在锅炉燃烧不完全或引风机出口烟道发生泄漏时,则会瞬间形成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聚集而无法及时排出,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引风机房通风装置,所述屋顶板的下侧设置有引风机,且屋顶板与引风机通过固定框架相连接;所述导风罩设置在引风机的下侧,且导风罩与引风机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出风管设置在屋顶板的上侧,且出风管与引风机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出风管的侧部,且固定座与出风管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钢索设置在出风管的侧部,且钢索一端与固定座相连接,钢索的另一端与屋顶板相连接。
优化的,导风罩呈圆锥状结构,且导风罩的上端焊接有法兰。
优化的,引风机的为轴流风机,且引风机的外壳呈矩形状结构,引风机的底部焊接有法兰。
优化的,固定座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固定座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固定座环绕出风管共设置有四处。
优化的,屋顶板的上侧设置有四处固定座,且屋顶板的上侧的四处固定座通过四处钢索连接至出风管周部的固定座。
优化的,出风管的高度为十米,且出风管的内径为五百毫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风机房的上侧设置有一处圆锥状的导风罩及一处十米高的出风管,其用于排出引风机房内的有毒气体,由于泄露烟气带有热量,其密度较小,能够上升通过出风管排出,导风罩能够起到聚拢风力、增压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对有毒气体进行排出,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其在工作时,无需使用电力,节能环保。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风罩及出风管的中部设置有一处轴流风机,其用于在锅炉燃烧不完全或引风机出口烟道发生泄漏导致瞬间形成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时,进行辅助排风,快速排出有毒气体,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3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