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复氧功能的拓扑导流墙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3200.5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8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复氧 功能 拓扑 导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复氧功能的拓扑导流墙,适用于主河道一侧的断头河活水。在断头河宽度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道带复氧功能的拓扑导流墙,在拓扑导流墙处于主河道常水位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平行于水面的若干排通水孔,沿主河道端到断头河尽头方向,各通水孔的间距逐渐加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水孔,通水孔通水时将产生大面积表层水流,连续不断有新水体与大气接触,复氧效果显著,水体自净能力增强;同时,由于导流墙两侧的水位差使得河水经通水孔形成面层水流,形成灵动的水景观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断头河连通活水,特别一种带复氧功能的拓扑导流墙。
背景技术
城市水环境治理任务十分繁重,连通断头河实现畅流活水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治理措施。在本发明作出之前,公开号为CN20580427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报道了一种用于主河道一侧断头河水连通的拓扑导流墙,通过改变河道拓扑关系,使得原本的死水区水流沿导流墙绕流,较传统连通方法如开河连通、管道连通、泵站注水等,提高了活水效果,节省了工程投资,但该技术未涉及改进水体的复氧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大幅度提高水体复氧效果和自净能力的拓扑导流墙。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复氧气功能的拓扑导流墙,包括活水河道的主河道、位于主河道一侧边死水区域的断头河;断头河宽度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道隔水的墙体为拓扑导流墙,所述拓扑导流墙的一端始于离断头河尽头B/2处,B为断头河的河面宽度,另一端与主河道另一侧边的岸墙连接,拓扑导流墙的顶部高于主河道的最高水位;在拓扑导流墙处于主河道常水位的上和下位置,分别设有平行于水面的若干排通水孔,沿主河道端到断头河尽头方向,各通水孔的间距逐渐加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导流墙的常水位上下,布设数排与水面大致平行的通水孔,导流墙两侧的水位差使得河水经通水孔形成面层水流;每排通水孔各孔的间距,从主河道端到断头河尽头方向逐渐加密,使得通水孔的通水量沿导流墙长度方向基本一致。通水孔通水将产生大面积表层水流,连续不断有新水体与大气接触,复氧效果显著,水体自净能力增强。
与原有实用新型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活水效果更好。既有断头河水流沿导流墙的绕流,又有导流墙高水位侧向低水位侧的面层水流。
2.复氧效果显著。通水孔通水将产生大面积表层水流,连续不断有新水体与大气接触,大幅度提高水体复氧效果和自净能力,将具有更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3.景观效果更好。通水孔通水营造的微波涟漪是一种灵动的水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设置拓扑导流墙前的河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设置拓扑导流墙前的河道拓扑结构图;
图3为设置拓扑导流墙后的河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设置拓扑导流墙后的河道拓扑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复氧功能的拓扑导流墙的立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复氧功能的拓扑导流墙的断面图;
图中,1.主河道;2.断头河;3.水流流线;4.拓扑导流墙;5. 带复氧功能的拓扑导流墙;6.断头河端头岸墙;7.主河道岸墙;8.常水位;9.河床;10.通水孔;11.断头河两岸岸墙;12.上游侧水位;13.下游侧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3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力操控的阳台立管雨污分流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胸前心电图测量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