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新风机辅助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92797.1 | 申请日: | 2019-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1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32 | 分类号: | F24F11/32;F24F11/56;F24F11/64;F24F11/72;F24F11/88;F24F110/5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风机 辅助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辅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新风机辅助系统,包括设于主要功能房间内的新风机,第一监测单元,第二监测单元,微处理器,以及用于将所述微处理器计算出的结果呈现给用户的人机交互面板;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安设于所述主要功能房间内,第二监测单元设于室外,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监测单元均与微处理器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监测单元监测主要功能房间内的空气状况,通过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室外的情况,然后二者将监测的数据反馈至微处理器中计算出两种方式改善室内空气的时间,再通过人机交互面板呈现给用户,由用户自主选择采用哪种方式来改善室内空气,而每使用一次自然通风的方式,就能够节省一次能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辅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新风机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建筑室内外污染源更加多样化,室内外空气质量水平受到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现代居民的生活品质。为了解决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问题,近年来不同类型的新风机与净化器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使用新风机将处理后的新风送入室内,既起到稀释室内污染物,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水平效果,又补入新风,使得室内人员更加舒适。
然而尽管新风机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效果显著,但伴随着国民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居民在是否选择安装新风机、以及在后期如何合理使用新风机存在较大的困惑。
而实际上,除了可以采用新风机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以外,自然通风的方式(穿堂风)在某些时候对稀释室内污染物,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水平,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而这些时候通常是室外空气较好、风较大、风向较正等情况,但是人们大多时候都不能凭感觉判断室外的情况是否适合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来进行改善室内空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新风机辅助系统,通过采用第一监测单元监测主要功能房间内的空气状况,通过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室外的情况,然后二者将监测的数据反馈至微处理器中计算出两种方式改善室内空气的时间,再通过人机交互面板呈现给用户,由用户自主选择采用哪种方式来改善室内空气,而每使用一次自然通风的方式,就能够节省一次能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新风机辅助系统,包括设于主要功能房间内的新风机,还包括:
用于监测主要功能房间内的空气状况的第一监测单元,
用于监测室外的空气状况、风向以及风速的第二监测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反馈的数据和所述第二监测单元反馈的数据计算出所述新风机改善室内空气的时间和穿堂风改善室内空气的时间的微处理器,
以及用于将所述微处理器计算出的结果呈现给用户的人机交互面板;
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安设于所述主要功能房间内,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设于室外,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监测单元均与所述微处理器通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包括第一PM2.5传感器,所述第一PM2.5传感器的数量与所述主要功能房间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PM2.5传感器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主要功能房间内,所述第一PM2.5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通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还包括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PM2.5 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将其监测的信息反馈至所述微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第二监测单元包括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以及第二PM2.5 传感器,所述风向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PM2.5传感器均设于室外,且均与所述微处理器通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还包括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风向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PM2.5传感器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将其监测的信息反馈至所述微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27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