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活性炭活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2751.X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7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庄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上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9 | 分类号: | C01B32/39;B07B1/28;B07B1/42;B07B1/4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活性炭 活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活性炭活化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筒体、第二支架、电动机、第一锥形齿轮、第一传动带、筛分机构、支撑杆、第二锥形齿轮、转动杆、底部出口、侧面出口、防护片、绞龙、加热腔、电热环、出料口、进料口、收集槽和进气管,在筒体内部右侧安装了筛分机构,筛分机构的转动轮通过第一传动带进行转动,转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使凸轮转动,压缩弹簧对连接板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在凸轮的转动下连接板做有规则的上下运动,在碎屑通过筛网掉落后活性炭通过侧面出口排出,解决了在活化过程中由于碰撞和高温容易产生碎屑,在加工后不便将碎屑与活性炭分离,影响后续对活性炭挑选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活性炭活化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或块状、颗粒状、蜂窝状的无定形碳,也有排列规整的晶体碳,活性炭中除碳元素外,还包含两类掺和物:一类是化学结合的元素,主要是氧和氢,这些元素是由于未完全炭化而残留在炭中,或者在活化过程中,外来的非碳元素与活性炭表面化学结合;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灰分在活性碳中易造成二次污染;活性炭的活化过程一般通过活化炉进行;现有技术的活化炉在活化过程中由于碰撞和高温容易产生碎屑,在加工后不便将碎屑与活性炭分离,影响后续对活性炭挑选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活性炭活化装置,解决了在活化过程中由于碰撞和高温容易产生碎屑,在加工后不便将碎屑与活性炭分离,影响后续对活性炭挑选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活性炭活化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筒体、第二支架、电动机、第一锥形齿轮、第一传动带、筛分机构、支撑杆、第二锥形齿轮、转动杆、底部出口、侧面出口、防护片、绞龙、加热腔、电热环、出料口、进料口、收集槽、进气管、开关阀、控制面板和电源线,所述第一支架共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第一支架内侧与筒体焊接,所述筒体底部焊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筒体后侧底部通过螺栓与电动机锁紧固定,并且电动机前部输出端贯穿在筒体内侧,所述电动机前部输出端插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后侧设置有第一传动带,并且电动机前部输出端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筛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筛分机构顶侧固定于加热腔底部,所述筒体底部中侧通过轴承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顶部插接于第二锥形齿轮中部,并且第二锥形齿轮底部后侧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顶部焊接有转动杆,所述防护片中部贯穿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顶部贯穿于加热腔底部中侧,并且转动杆与绞龙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筒体底部中侧设置有底部出口,所述筒体左部底侧设置有侧面出口,所述绞龙设置于加热腔内侧,所述加热腔内部外侧固定有电热环,所述加热腔底部左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于进料口顶部中侧,所述第二支架底部焊接有收集槽,所述进气管贯穿于筒体中部左侧,所述进气管中侧嵌有开关阀,所述筒体前部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前侧设置有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所述筒体后部底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电动机、电热环、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均与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电动机与第一按钮电连接,所述电热环与第二按钮电连接,所述筛分机构由连接块、转动轮、第二传动带、转杆、凸轮、安装架、支撑块、压缩弹簧、连接板、防护架和筛网组成,所述连接块焊接于筒体内部右侧,所述连接块左侧与具有驱动作用的转动轮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轮中侧与第一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轮前侧通过第二传动带与转杆传动连接,所述转杆通过过渡配合的方式插接于能够间隙传动的凸轮中部,并且转杆与安装架左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右侧通过螺栓锁紧固定于筒体内部右侧,所述安装架内部右侧焊接有支撑块,并且支撑块前部中侧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顶部右侧通过压缩弹簧与安装架顶部左侧相连接,所述连接板底部中侧与凸轮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顶部左侧与防止活性炭掉落的防护架呈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板左侧中部嵌有能使活性炭碎屑掉落的筛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均位于防护片底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上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上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2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