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脐疝气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2567.5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5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徐艳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州市康元医疗器械厂 |
主分类号: | A61F5/24 | 分类号: | A61F5/2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赵俊娇 |
地址: | 0528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疝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脐疝气带,属于脐疝气带领域,所述的婴儿脐疝气带包括固定带、压疝垫及魔术贴,所述的压疝垫上设置有药包体,所述的固定带的端部设置有魔术贴,固定带借助魔术贴连接形成为环状结构,所述的压疝垫串联在固定带上,压疝垫与人体接触一侧设置有药包囊,所述的药包囊借助囊片与压疝垫缝合围成口袋状结构,囊片与压疝垫之间的缝合处还设置有缺口式的袋口,药包体借助袋口填入到药包囊内形成为凸起的压疝包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将药包囊设计为大小形状不同的双层囊片结构,方便用户有针对性的选择药包体,能够更好的匹配患处的形状,并将压疝垫设计为翻边结构且增加了海绵垫片,提升了透气排汗的性能和使用过程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脐疝气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儿脐疝气带。
背景技术
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有很多,疝气带就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
疝气带是利用一套松紧舒适、固定稳定又不影响活动的疝气治疗带,将带有中药的药包或软垫准确固定在疝环口,使疝内容不再脱出,具有不手术、不打针、治疗比率高、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疝气带使用得当可以减少肠管、大网膜等疝出次数,增加鞘状突自己闭合机会,使疝气自愈,但使用不当会导致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就对疝气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疝气带款式多样,但大多存在汗液无法排出、脐疝形状难以匹配、药包更换繁琐且药包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缺点,造成了用户的使用不便。因此,若能设计出一款透气排汗性较好、药包更换操作简单、有针对性的适应脐疝大小形状且舒适度良好的疝气带,将会给广大患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脐疝气带,能够实现药包更换操作简单、排气透汗性好、可根据脐疝大小针对性的更换药包即可达到良好的适应性的优点,同时通过增加了翻边设计,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度,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儿脐疝气带,包括固定带、压疝垫及魔术贴,所述的压疝垫上设置有药包体,所述的固定带的端部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的固定带借助魔术贴连接形成为环状结构,所述的压疝垫串联在固定带上,所述的压疝垫与人体接触一侧设置有药包囊,所述的药包囊借助囊片与压疝垫缝合围成口袋状结构,所述的囊片与压疝垫之间的缝合处还设置有缺口式的袋口,所述的药包体借助袋口填入到药包囊内形成为凸起的压疝包结构。
所述的囊片包括第一囊片及第二囊片,所述的第一囊片呈椭圆形结构与压疝垫缝合固定并设置有缺口式的第一袋口。
所述的第二囊片呈圆形结构,所述的第二囊片缝合固定在第一囊片之上,所述的第二囊片与第一囊片之间设置有缺口式的第二袋口。
所述的第一袋口及第二袋口错位设置。
所述的第一袋口的袋口宽度小于第一囊片的短轴半径。
所述的第二袋口的袋口宽度小于第二囊片的半径。
所述的压疝垫与人体接触一侧的边缘还设置有凸起的固定翻边,所述的固定翻边内包裹有支撑棉条。
所述的压疝垫包括内棉布层、外棉布层及固定片,所述的内棉布层与外棉布层之间夹持固定有海绵垫片,所述的外棉布层与固定片围成绑扎孔,所述的固定带穿过绑扎孔与压疝垫串联连接。
所述的囊片为棉布材质,具有毛糙且柔软的表面,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拉力。
所述的固定带为具有弹性的松紧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州市康元医疗器械厂,未经深州市康元医疗器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25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