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食用菌生产废水处理的折流厌氧流化床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2444.1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4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扬;蔡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检集团福建创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食用菌 生产 废水处理 折流厌氧 流化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食用菌生产废水处理的折流厌氧流化床,包括折流厌氧流化床主体,厌氧流化床主体由几个串联的反应格室组成,反应格室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沉淀室,沉淀室为竖流式,反应格室的前侧壁设置有沼气收集管,多组反应格室两两之间设置有管式布水器,反应格室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浮渣管、填料层、厌氧排泥系统和污泥循环系统,管式布水器的底部伸入至填料层的内腔底部,浮渣管与外部相连通,厌氧排泥系统与各个反应格室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资少、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的折流厌氧流化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生产废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食用菌生产废水处理的折流厌氧流化床。
背景技术
厌氧流化床是使附着微生物的填充材料的有效表面积最大,而填充材料所占反应槽的体积最小,保证体系内附着的活性微生物浓度最大的反应器。厌氧流化床是利用砂等大表面积的物质作为载体。厌氧微生物以膜形式结在砂或其他载体的表面,在污水中成流动状态,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接触吸附分解有机物,从而达到处理目的。在厌氧生物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是上升流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
UASB反应器的特点在于可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很长的污泥泥龄(30天以上),较高的进水容积负荷率,从而大大提高了厌氧反应器单位体积的处理能力。但是对于SS含量很高的污水,由于三相分离器泥气水分离能力的限制,不可避免地造成出水中含泥量很高,整个系统的投资费用也较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食用菌生产废水处理的折流厌氧流化床,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食用菌生产废水处理的折流厌氧流化床,以解决上述装置对于SS含量很高的污水,由于三相分离器泥气水分离能力的限制,不可避免地造成出水中含泥量很高,整个系统的投资费用也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食用菌生产废水处理的折流厌氧流化床,包括折流厌氧流化床主体,所述厌氧流化床主体由几个串联的反应格室组成,所述反应格室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沉淀室,所述沉淀室为竖流式,所述反应格室的前侧壁设置有沼气收集管,多组所述反应格室两两之间设置有管式布水器,所述反应格室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浮渣管、填料层、厌氧排泥系统和污泥循环系统,所述管式布水器的底部伸入至填料层的内腔底部,所述浮渣管与外部相连通,所述厌氧排泥系统与各个反应格室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管式布水器采用一管多孔配水方式。
优选的,所述填料层包括左右分布的两组尼龙绳,上下两组所述尼龙绳之间设置有组合填料。
优选的,所述组合填料包括设置于上下两组尼龙绳之间的涤纶丝,所述涤纶丝的外侧壁均匀设置有双圈大塑料环,所述大塑料环的底部内腔设置有雪花状塑料枝条。
优选的,所述厌氧排泥系统包括排泥管道,所述排泥管道的右侧外侧壁设置有管道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1.本实用新型投入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相较于传统工艺不需要机械搅拌设备,没有活动构件,且沼气收集方面不需要设置三相分离器;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布水系统,使池内的物料被多次折回往返,演唱了反应物料在池内的路径,大大提升了微生物与反应物的混合程度与接触效率;3.本实用新型整体流态形式上接近推流式,保证了高效的处理效率;4.本实用新型对进水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具有较强的缓冲适应能力,可以长时间运行而不必担心污泥会大量流失;5.本实用新型水力停留时间短,可以间歇运行,具有非常强的抗水力负荷冲击能力;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资少、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的折流厌氧流化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检集团福建创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检集团福建创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24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