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茶树扦插育苗床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1431.2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6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全波;刘金平;宋先银;陈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10 | 分类号: | A01G2/10;A01G9/029;A01C23/04;A01G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徐瑛 |
地址: | 431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茶树 扦插 育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茶树扦插育苗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底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铺设土壤用于扦插茶树苗;所述过滤网底部设有引流板,用于将土壤中未吸收的水分引流至床体下方的混合池,所述混合池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有灌溉管道,所述灌溉管道延伸至床体上方;所述床体上方的灌溉管道上设有多个喷头,用于对床体上的土壤进行灌溉;所述育苗床还包括智能喷灌系统,用于根据所述床体上土壤的湿度对土壤进行智能灌溉。通过检测育苗床上土壤的湿度自动给土壤灌溉,保证扦插初期土壤对湿度的需求;通过在混合池内设置营养液浓度传感器,使营养液和水的混合比例符合茶树苗生长发育的需求,从而提高茶树育苗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设施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茶树扦插育苗床。
背景技术
茶树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要关。茶叶是常绿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种、建园的密度大、经济产量以茶树的嫩芽、叶为主,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有益补充。茶叶中含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绿茶中的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b1、b2、维生素p等,对人体的营养很有益处,还含有一定量的钾、镁、锰、钼、锌、铝、钠、钙等矿物质成分,可以补充人体对矿物质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茶叶育苗架的功能都非常单一,只具备育苗的功能,在茶苗需要浇水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拿着水管到育苗架各个区域进行浇水,且浇水量都是根据经验判断的,无法保证每次浇水的灌溉量是否合适;且每次灌溉后都会有大量的水分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扦插初期,插穗未生新根,要保持土壤经常湿润,但不能过湿,更不能积水。一般插后40天内,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扦插后l-3个月是发根和根系生长期,由于根浅且少,吸收不到基肥,所以在新梢老熟后,应及时追肥,原则是“勤施薄施,少量多次,先稀后浓,化肥和有机肥交替使用”。第一次可施用5%的人尿或0.5%的硫酸铵或0.25%的尿素,以后随着根系发达,茶苗长大,施肥浓度可逐渐提高。当苗高15-18厘米时,每亩可用硫酸按2-2.5公斤冲水施用。如果全靠人工来浇水和施肥,灌溉质量得不到保证且人工成本较高。
公开号为CN2083541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育苗架,属于农业生产设施领域,所述存放架体内顶部通过支撑架安装有接水盘,接水盘中央位置设置有定位套筒,接水盘内底部设有排水口,存放架体内底部中央和接水盘底部中央设置有轴承,轴承上安装有转轴,转轴头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座,定位座顶部焊接有育苗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轴带动育苗支架一同转动,并且在育苗单元顶部设置带有喷头的喷水管,能够在喷头喷水的过程中,使每个育苗单元内的茶苗都被浇到,提高浇水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防止在浇水的过程中个别区域浇不到;设置接水盘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水源循环利用,更加环保,节约资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茶树扦插育苗床,通过检测育苗床上土壤的湿度自动给土壤灌溉,保证扦插初期土壤对湿度的需求;通过在混合池内设置营养液浓度传感器,使营养液和水的混合比例符合茶树苗生长发育的需求,从而提高茶树育苗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茶树扦插育苗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底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铺设有土壤,用于扦插茶树苗;所述过滤网底部设有引流板,用于将土壤中未吸收的水分引流至床体下方的混合池,所述混合池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有灌溉管道,所述灌溉管道延伸至床体上方;所述床体上方的灌溉管道上设有多个喷头,用于对床体上的土壤进行灌溉;所述育苗床还包括智能喷灌系统,用于根据所述床体上土壤的湿度对土壤进行智能灌溉。
本实用新型通过智能喷灌系统根据土壤的湿度对育苗床上的土壤进行定量灌溉,可以保证每次灌溉的水量充足而不会过量,保证茶树苗扦插初期对水量的需求量;且通过设置引流板将灌溉剩余的水分回流至混合池,对灌溉水进行循环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14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路灯灯柱加工辅助设备
- 下一篇:一种剪切式移动升降机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