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宽带功率放大器性能的匹配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1387.5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1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F1/02 | 分类号: | H03F1/02;H03F1/56;H03F3/21;H03G3/30 |
代理公司: | 51238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带线 电容 匹配电路 本实用新型 电阻 宽带功率放大器 短路枝节线 功率放大管 增益平坦度 宽带功放 线性度 功放 频段 开路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善宽带功率放大器性能的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包括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第五微带线、第六微带线、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线、第九微带线、第十微带线、第十一微带线、第十二微带线、第十三微带线、第十四微带线、第十五微带线、第十六微带线、第十七微带线、第十八微带线、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功率放大管。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匹配电路代替原本使用开路或短路枝节线设计的匹配电路,使得在所设计的宽带功放1800MHz‑3000MHz频段内,提高功放的线性度,而且改善增益平坦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宽带功率放大器性能的匹配电路。
背景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的1G时代开始,经过短短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即将迈入5G时代。无线通信系统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舒适与便利的同时,也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射频功率放大器作为移动基站的重要模块,其性能指标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提升功率放大器的性能便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拥有巨大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为满足无线移动通信中各运营商不同的数据业务需求,并满足无线移动通信中信号的传输速率、信息量与信号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系统中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带宽性能要随之提升。在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合适的匹配网络,以在所需的带宽内实现连续的最佳阻抗匹配。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开路或短路枝节线来构建低通或带通匹配网络,但却很难实现完美阻抗与所需频带中的每个频率点的匹配,进而使得在所需带宽内小信号增益变化幅度较大,线性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宽带功率放大器性能的匹配电路,以提升宽带功放的线性度和增益平坦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宽带功率放大器性能的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十八微带线、第一至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功率放大管;
其中,第一微带线的输入端作为匹配电路的一端,第一微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第五微带线依次连接,第四微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五微带线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一电气节点,所述第一电气节点与第六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五微带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放大管的栅极连接,功率放大管的源极接地,第三电容与第二电阻并联连接,功率放大管的栅极还与第九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九微带线的另一端与第八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八微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七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七微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栅极偏压Gate Bias,第七微带线与第一电阻连接形成第二电气节点,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二电气节点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功率放大管的漏极分别与第十微带线的一端、第十一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十微带线的另一端接栅极偏压Gate Bias且第十微带线的另一端经过第四电容接地,第十一微线的另一端与第十二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十二微带线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三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十三微带线与第十六微带线、第十七微带线依次连接,第十三微带线与第十六微带线连接形成第三电气节点,所述第三电气节点分另与第十四微带线的一端、第十五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十五微带线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七微带线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八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十八微带线的另一端作为匹配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第八微带线为圆心角等于90度的扇形状的微带线。
可选地,所述第五电容为微带叉指式电容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提升宽带功放的线性度和增益平坦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13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