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境监测功能的测试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9632.9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7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孙婷婷;文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燕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D11/30 |
代理公司: | 11427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主体 太阳能集电板 环境监测仪 伸缩支架 环境监测 数据处理器 数据显示屏 便捷性 环境监测功能 本实用新型 警报器 测试支架 电性连接 嵌入连接 清洁能源 环保性 可收缩 智能性 底座 支架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境监测功能的测试支架,包括装置主体、环境监测仪、太阳能集电板和伸缩支架,装置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境监测仪,环境监测仪的顶部嵌入连接有太阳能集电板,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架,环境监测仪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数据显示屏,数据显示屏的底部电性连接有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体现了装置主体的实用性,太阳能集电板体现了装置主体的环保性,伸缩支架体现了装置主体的灵活性,环境监测仪体现了装置主体的智能性和实用性,可收缩底座体现了装置主体的便捷性,清洁能源电池体现了装置主体的实用性,警报器体现了装置主体的便捷性,适用于环境监测支架的使用,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境监测功能的测试支架。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
现有的环境监测支架功能单一,可检测的数据不足,实用性不佳,现有的环境监测支架大多数为一次性电池供能,一段时间后需要工作人员更换电池,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一次性电池还会污染环境。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环境监测功能的测试支架,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监测功能的测试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实用性不佳,环保性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监测功能的测试支架,包括装置主体、环境监测仪、太阳能集电板和伸缩支架,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境监测仪,所述环境监测仪的顶部嵌入连接有太阳能集电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架,所述环境监测仪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数据显示屏,所述数据显示屏的底部电性连接有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的一侧电性连接有数据传导线,所述数据传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数据处理器的另一侧电性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顶部电性连接有空气检测仪,所述太阳能集电板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能量转化杆,所述能量转化杆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风能扇,所述能量转化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太阳能板,所述能量转化杆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电池管。
优选的,所述环境监测仪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警报器。
优选的,所述电池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清洁能源电池。
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力伸缩杆,所述伸缩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伸缩支架的顶部一侧限位栓。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有可收缩底座。
优选的,所述环境监测仪是由中间部位的数据显示屏,数据显示屏底部的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一侧的数据传导线,数据传导线一端的温度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另一侧的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顶部的空气检测仪共同组成。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集电板是由内部中间部位的能量转化杆,能量转化杆中间部位的风能扇,能量转化杆顶端的活动太阳能板,能量转化杆底部的电池管共同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环境监测功能的测试支架,通过设置环境监测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空气检测仪可分别探测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数据显示屏可显示出相关数据,相关工作人员可实时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体现了环境监测仪的智能性和实用性。
2.该种环境监测功能的测试支架,通过设置太阳能集电板,能量转化杆顶端的活动太阳能板可吸收太阳能,再通过能量转化杆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供装置主体使用,风能扇可起到辅助供能的作用,这样就避免了使用一次性电池供能,防止了一次性电池污染环境,体现了太阳能集电板的环保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燕,未经李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96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