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7674.9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2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巍豪;刘宇翼;袁翔;任心可;黄文;毛一祥;袁吉智;宋春雨;徐志明;黄绍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式 基坑 水平 位移 观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测量器材技术领域的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体积较大导致携带不便、连接稳定性差导致观测精度较低和不利于减少观测风险的技术问题。所述装置包括观测杆和监测钉,观测杆包括观测杆杆体,观测杆杆体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进行观测工作的倒锥形观测体,倒锥形观测体底端固定连接有观测杆螺杆;监测钉包括监测钉杆体,监测钉杆体顶端设有监测钉内部螺纹孔,监测钉内部螺纹孔深度与观测杆螺杆长度相适配,监测钉内部螺纹孔外径与观测杆螺杆外径相适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属于测量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主要由监测钉和对中杆两部分组成,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对中杆体积较大,携带不便;每次观测时须将对中杆架到监测钉上进行手动对中,连接稳定性差,观测精度较低;对于基坑支护结构已出现较大位移或支护结构薄弱处的监测点,由于需多次放置对中杆进行手工对中,增加了观测工作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包括观测杆和监测钉,观测杆包括观测杆杆体,观测杆杆体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进行观测工作的倒锥形观测体,倒锥形观测体底端固定连接有观测杆螺杆;监测钉包括监测钉杆体,监测钉杆体顶端设有监测钉内部螺纹孔,监测钉内部螺纹孔深度与观测杆螺杆长度相适配,监测钉内部螺纹孔外径与观测杆螺杆外径相适配。
进一步地,监测钉内部螺纹孔深度为其直径的5至10倍。
进一步地,监测钉杆体顶端固定连接有监测钉头,监测钉头上刻有十字对中槽,十字对中槽中心位置正对监测钉内部螺纹孔并与其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盖,保护盖内径与监测钉头外径相适配。
进一步地,保护盖外部颜色为红色。
进一步地,监测钉杆体上印有醒目标志。
进一步地,所述醒目标志为红白相间的径向环形色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观测杆体积相对较小,便于随身携带,省略了原先对中的时间,有利于降低观测工作危险性;螺纹连接方式稳定性较高,有利于提高观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护盖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钉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观测杆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钉螺纹孔构造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观测杆螺杆构造图。
图中:1、监测钉头;2、十字对中槽;3、监测钉杆体;4、监测钉内部螺纹孔;5、观测杆螺杆;6、倒锥形观测体;7、观测杆杆体;8、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76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教学用仿真砂岩型铀矿床
- 下一篇: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