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铝合金壳体浇筑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6503.4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7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桂宏;周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金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B22D3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沈红星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铝合金 壳体 浇筑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浇筑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铝合金壳体浇筑成型模具,包括机架、第一扣合半模和第二扣合半模,所述机架是立方体框架,所述机架的底面对称安装有一对底座,两块所述底座之间通过轴承活动安装一对互相平行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对称安装有一对互相平行的第一弧形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对互相开合的第一扣合半模和第二扣合半模,第一扣合半模和第二扣合半模在分合气缸和双边齿条的带动下进行分开、扣合操作,分开时与调节好尺寸的浇筑内模相配合,然后扣合进行铝合金壳体浇筑,浇筑完毕后再次通过分合气缸和双边齿条分开,操作简便、定位精度高、浇筑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筑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铝合金壳体浇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浇铸成形是塑料加工的一种方法早期的浇铸是在常压下将液态单体或预聚物见聚合物注入模具内经聚合而固化成型变成与模具内腔形状相同的制品20世纪初酚醛树脂最早用浇铸法成型,30年代中期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聚物浇铸成有机玻璃见聚甲基丙烯甲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不饱和聚酯浇铸制品,其后又有环氧树脂浇铸制品,浇铸成型一般不施加压力,对设备和模具的强度要求不高,对制品尺寸限制较小,制品中内应力也低,因此,生产投资较少,可制得性能优良的大型制件,但生产周期较长,成型后须进行机械加工,在传统浇铸基础上,派生出灌注、嵌铸、压力浇铸、旋转浇铸和离心浇铸等方法,铸造包括压铸机的压力铸造和真空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这几种铸造工艺是目前有色金属铸造中最常用的、也是相对价格最低的。
目前的铝合金壳体浇筑模具存在下列问题:
1、铝合金壳体浇筑时,外模难以同内模精确定位,造成铝合金壳体浇筑时壁厚不均匀,质量达不到设定需求;
2、铝合金壳体浇筑后脱模困难,需要同其它工具将铝合金壳体取出,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对浇筑好的铝合金壳体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铝合金壳体浇筑成型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铝合金壳体浇筑时壁厚不均匀以及出模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铝合金壳体浇筑成型模具,包括机架、第一扣合半模和第二扣合半模,所述机架是立方体框架,所述机架的底面对称安装有一对底座,两块所述底座之间通过轴承活动安装一对互相平行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对称安装有一对互相平行的第一弧形臂,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部对称安装有一对互相平行的第二弧形臂,两个所述第一弧形臂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扣合半模,两个所述第二弧形臂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扣合半模,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串接安装有第一联动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串接安装有第二联动齿轮,所述机架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分合气缸,所述分合气缸的伸缩轴连接有双边齿条,所述双边齿条通过其两侧的齿纹同时啮合所述第一联动齿轮和所述第二联动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架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内模伸缩气缸,所述内模伸缩气缸的底端通过调节杆连接有浇筑内模,所述浇筑内模位于所述第一扣合半模和第二扣合半模交接处的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架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浇筑气缸,所述浇筑气缸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浇筑杯,所述浇筑杯的一侧设有触碰阀,所述触碰阀的受力手柄位于所述第一扣合半模和第二扣合半模交接处的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架底端的中部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一扣合半模和所述第二扣合半模交接处的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扣合半模和所述第二扣合半模均包括一个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外壳半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金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金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65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