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据主机灾备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6011.5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2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优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21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主机 一体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务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数据主机灾备一体机,包括机箱和安装在其侧壁底端的支脚,所述机箱的内壁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机箱的内壁安装有两个盛放箱,两个所述盛放箱对称布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盛放箱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缓冲连接件与所述机箱和隔板弹性连接,所述盛放箱的内壁安装固定有备份机盒;在机箱倾倒晃动时,盛放箱可在若干个缓冲连接件的作用下向任意方向移动,同时,位于冲击力一侧的缓冲连接件内部油压缓冲器可起到吸收冲击力的作用,同时盛放箱可在缓冲板进行滑动,第一弹簧也可起到吸收机箱门方向的冲击力,有效防止盛放箱内部的备份机盒受冲击力而损坏,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主机灾备一体机。
背景技术
容灾是为了在遭遇灾害时能保证信息系统能正常运行,帮助企业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目标,备份是为了应对灾难来临时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容灾备份一体机还需要预防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硬性灾害,防止外界作用力造成设备损坏。
公开号为CN207232841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容灾备份一体机的机箱,其可减少撞击或震动对备份机盒的影响,具有防撞击,保证备份正常工作的特点,但是其使用弹簧加限位杆的方式吸收冲击力,导致备份机盒仅可沿固定路径移动,对倾斜角度的冲击力无法更好的吸收,备份机盒仍然会受到侧向作冲击力,存在受损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主机灾备一体机,具有缓冲减振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据主机灾备一体机,包括机箱和安装在其侧壁底端的支脚,所述机箱的内壁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机箱的内壁安装有两个盛放箱,两个所述盛放箱对称布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盛放箱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缓冲连接件与所述机箱、隔板弹性连接,所述盛放箱的内壁安装固定有备份机盒,所述机箱的一侧铰接有机箱门,所述机箱门的内侧壁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有两个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盛放箱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盛放箱与所述机箱、所述隔板相对应的面均固定连接有四个缓冲连接件,且所述缓冲连接件均位于相对应面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缓冲连接件包括球形连接器和油压缓冲器,所述油压缓冲器的两端均通过所述球形连接器分别于所述机箱的内壁及所述盛放箱的外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脚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支脚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机箱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壁嵌设有若干个石墨块。
优选的,所述机箱门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机箱倾倒晃动时,盛放箱可在若干个缓冲连接件的作用下向任意方向移动,同时,位于冲击力一侧的缓冲连接件内部油压缓冲器可起到吸收冲击力的作用,同时盛放箱可在缓冲板进行滑动,第一弹簧也可起到吸收机箱门方向的冲击力,有效防止盛放箱内部的备份机盒受冲击力而损坏。
2、本实用新型中,支脚通过连接板与机箱弹性连接,在地面轻微震动时,机箱在滑块的作用下可进行滑动,同时,第二弹簧可有效吸收冲击力,防止冲击力传导至机箱。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优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优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60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