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及其制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85148.9 | 申请日: | 2019-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7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查晓冬;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5B41/06;F28D7/16;F28F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胡娇 |
| 地址: | 21500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管式 冷凝器 及其 制冷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及其制冷系统,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壳体,沿壳体的径向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冷凝管束,设置在腔体内且靠近第一进口;热回收管束,包括设置在腔体内的管体、设置在壳体外部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管体靠近第一出口,管体内流通有第二制冷介质,管体的温度低于与冷凝管束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第一制冷介质的温度,与冷凝管束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第一制冷介质通过管体与第二制冷介质热交换后从第一出口流出,第二制冷介质从第二出口流出并进入热回收装置。上述壳管式冷凝器使得从第一出口流出的第一制冷介质的过冷度更大,提高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第一制冷介质的热量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及其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冷水机组一般采用壳管式冷凝器,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壳体、第一管板、第二管板、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多根冷凝管束,壳体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壳体水平放置时,制冷剂入口设置在壳体的上端,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壳体的下端,第一管板与第二管板分别固定于壳体的左右两端,第一腔室固定于第一管板上,第二腔室固定于第二管板上,且第二腔室通过隔板划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冷凝管束固定于壳体内,且冷凝管束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冷凝管束与第一腔室、上腔室和下腔室连通,上腔室设有冷却水进口,下腔室设有冷却水出口。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依次经过上腔室、冷凝管束、第一腔室、另一冷凝管束、下腔室和冷却水出口,即冷却水是在冷凝管束的管内流通,冷却水走管程;而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进入后经过冷凝管束的管外从上向下流动,最后从制冷剂出口流出,即制冷剂走壳程。
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进入壳体时为气体,气体进入壳体后与冷凝管束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变成液体,液体从制冷剂出口流出。液体制冷剂从制冷剂出口流出时,制冷剂的过冷度不高,当液体制冷剂通过管路流向节流装置时需先经过节流阀,在节流阀与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路由于管路阻力易使液体制冷剂出现闪蒸现象,闪蒸生成的气体会降低节流装置运行的稳定性,进而降低制冷系统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制冷剂在制冷剂出口处的过冷度,一般采用增加制冷剂的量以提高冷凝温度的办法来提高制冷剂在制冷器出口处的过冷度。这样虽然提高了制冷系统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在制冷剂出口处没有进行热量回收,使得液体制冷剂从制冷剂出口流出时带走大量的热量,而液体制冷剂在经过节流装置时并不能将其带来的热量再次利用,这样易导致冷凝器内的制冷剂的大量热量流失,降低了热量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器在提高冷凝剂在冷凝器出口的过冷度时,易造成制冷剂的热量利用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及其制冷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供第一制冷介质流通的腔体,沿所述壳体的径向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通过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冷凝管束,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靠近所述第一进口,所述冷凝管束内部流通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凝管束外部流通有第一制冷介质,第一制冷介质通过所述冷凝管束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
热回收管束,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管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管体靠近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管体内流通有第二制冷介质,所述管体的温度低于与所述冷凝管束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第一制冷介质的温度,与所述冷凝管束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第一制冷介质通过所述管体与第二制冷介质热交换后从所述第一出口流出,第二制冷介质从所述第二出口流出并进入热回收装置。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管束与所述热回收管束之间的过冷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过冷板远离所述第一出口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导流口,所述过冷板的其他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其他侧壁连接,使与所述冷凝管束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第一制冷介质从所述导流口流出后、通过所述管体与第二制冷介质热交换。
可选地,所述管体的一端靠近所述导流口,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5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