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煤矿多相浆液混合气流搅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84789.2 | 申请日: | 2019-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8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青松;刘标懿;杜云峰;许向彬;沈莉;樊淑兰;吴磊;李时宜;刘青;何爽;屈凡瑞;张川;李宝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13/02 | 分类号: | B01F13/02;B01F1/00;B01F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阴知见 |
| 地址: | 40003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煤矿 多相 浆液 混合 气流 搅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煤矿多相浆液混合气流搅拌装置,属于煤矿火灾治理领域,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搅拌腔和连接在搅拌腔一侧的储液腔,连接部分为隔板,所述隔板上部设有过滤网,所述搅拌腔内底部设有进气管,进气管通过单向阀与搅拌腔外的高压气管连接,所述高压气管上设有闸阀,所述高压气管连接有空气压缩装置;所述进气管包括横向部和纵向部,所述横向部包括两根垂直交叉呈十字型的管道,所述纵向部为纵向设置在横向部管道两端的管道,所述进气管上开有气孔;所述搅拌腔顶部设有搅拌腔盖,所述搅拌腔盖上设有进料口以及进水管预留口;所述储液腔顶部设有储液腔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火灾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煤矿多相浆液混合气流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煤自燃火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煤自燃是由于破碎煤体与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且不断积聚,导致煤体温度逐渐升高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过程。针对大面积采空区、巷道高冒区、破碎裂隙煤柱及工作面两道一线等遗煤易自然发火区域,注浆防灭火技术是最为有效的防灭火技术措施,目前灌注的水玻璃凝胶、阻化剂、黄泥浆、粉煤灰浆、高分子凝胶等多种方防灭火材料,均需要固—液或液—液混合,为了能够将固体相充分溶解或分散在液体相中,且防止混合浆液出现分层离析现象,煤矿主要通过电机驱动搅拌轴带动桨叶旋转进行机械搅拌。由于煤矿井下特殊的作业环境,所有的电气设备均需具备防爆性能,电气设备在煤矿井下受限空间内安装维护较为困难,若运行时间长或负载大极易出现设备失爆、过载等损坏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注浆防灭火的多相浆液气流搅拌混合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煤矿多相浆液混合气流搅拌装置,包括底座(15),底座(15)上设有搅拌腔(2)和连接在搅拌腔(2)一侧的储液腔(8),连接部分为隔板,所述隔板上部设有过滤网(7),所述搅拌腔(2)内底部设有进气管(11),进气管(11)通过单向阀(12)与搅拌腔(2)外的高压气管(13)连接,所述高压气管(13)上设有闸阀(14),所述高压气管(13)连接有空气压缩装置;所述进气管(11)包括横向部和纵向部,所述横向部包括两根垂直交叉呈十字型的管道,所述纵向部为纵向设置在横向部管道两端的管道,所述进气管(11)上开有气孔(10);所述搅拌腔(2)顶部设有搅拌腔盖(4),所述搅拌腔盖(4)上设有进料口(3)以及进水管预留口(5);所述储液腔(8)顶部设有储液腔盖(6)。
进一步,所述搅拌腔为圆柱形腔体,所述储液腔为方形墙体。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的横向部管道上的气孔开口朝下,所述纵向部管道的气孔开口朝向以纵向部四根管道同一水平面上四点为切点的圆的切线方向。
进一步,所述搅拌腔(2)下部设有排渣口(1),所述储液腔(8)下部设有出料口(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将高压气流经预先设计的对流气孔排出,利用压缩空气在浆液内的浮力,达到持续扰动浆液的目的,实现浆液内固相防灭火材料充分溶解、分散与液相中及不同液相材料的充分混合。在混合搅拌过程,通过调整供气量来调整浆液的混合程度及混合搅拌时间,另外搅拌腔与储液腔之间预留溢流口,能够持续供料进行搅拌浆液,实现现场连续注浆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煤矿多相浆液混合气流搅拌装置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47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雾隔热中空玻璃
- 下一篇:转盘式管装晶体上料切脚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