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纵梁凹陷式副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3618.8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6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许兆运;沈晓庆;赵鸿博;马小佳;林光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1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陷 车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梁凹陷式副车架,包括前部的前横梁、连接在前横梁两端的两个前支座、后部的后横梁、连接在后横梁两端的两个后支座,两个纵梁设置在所述副车架左右两侧,所述纵梁连接对应一侧的前支座和后支座,所述纵梁为凹陷型材,所述凹陷型材的一个侧面间隔地设有前后两条诱导槽,所述凹陷型材上相背的另一个侧面对应后面的诱导槽处还设有一条诱导槽。本实用新型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可以很好的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和冲击力,减小了碰撞对车身和生存空间的损害,提高了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纵梁凹陷式副车架。
背景技术
汽车的安全性能是用户在选择购买汽车时重点考虑的因素,而汽车车架的安全性是影响汽车整体安全性高低的重要因素。副车架作为汽车整体车架的一部分,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撑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车架”。
现有的汽车副车架,如附图6所示,其大体包括前部支座10 、前横梁20、纵梁30、加强筋40、左右各两个悬架摆臂安装支座50、副车架后部支座60、后横梁70;其中所述前横梁20、后横梁70、纵梁30与加强筋40相连;所述副车架前部支座10与纵梁30或横梁20连接;所述悬架摆臂安装支座50与纵梁30为一体;所述副车架后部支座60与后横梁70及加强筋为一体。此种车架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车架整体形变少,对于碰撞产生的能量吸收较少,不能很好的缓冲外界碰撞带来的冲击力;汽车碰撞时纵梁难以发生溃缩,易造成整体副车架入侵至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存空间,整体汽车被动安全性较差。
公开日为2007年1月10日,公告号为CN28558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包括前梁、后梁、和连接在前梁和后梁之间的两个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梁的两端各向内侧设有一连接块;所述的两个纵梁的一端各设有一空腔,所述的连接块可插入在各自对应的空腔中;所述的两个纵梁的另一端与前梁的两端固连。该专利将后梁采用了铝合金材料,通过螺栓螺母等紧固件与两根纵梁相连接,因此有效降低了副车架的重量。但是汽车被动安全性较差,发生碰撞时纵梁难以发生溃缩,不能很好缓冲外界冲击力的问题仍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汽车副车架难以发生溃缩,不能很好的缓冲吸收外界碰撞带来的冲击力,整体汽车被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纵梁凹陷式副车架,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产生溃缩,从而缓冲吸收外界碰撞带来的冲击力,提升整体汽车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前部的前横梁、连接在前横梁两端的两个前支座、后部的后横梁、连接在后横梁两端的两个后支座,两个纵梁设置在所述副车架左右两侧,所述纵梁连接对应一侧的前支座和后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为凹陷型材,所述凹陷型材的一个侧面间隔地设有前后两条诱导槽,所述凹陷型材上相背的另一个侧面对应后面的诱导槽处还设有一条诱导槽。现有技术的副车架纵梁结构,在发生碰撞时不易发生坍缩,不能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本技术方案的副车架纵梁上设置的凹陷型材,其具有的三个诱导槽,在发生碰撞时,可以产生褶皱变形,从而吸收外界碰撞产生的能量,缓冲因碰撞带来的冲击力。具体来说,当碰撞发生时,由于靠近前部的第一条诱导槽在所述凹陷型材的单侧设置,从而使得第一诱导槽所处的凹陷型材的两侧面刚度不同,在发生碰撞时,第一诱导槽处会率先发生褶皱,从而使整个副车架向外侧溃缩,从而减少副车架侵入乘客生存空间的体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另外两条诱导槽位于所述凹陷型材的两侧面,且水平方向对齐,使得该处更容易发生坍缩,从而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
优选的,所述诱导槽沿垂直于纵梁的方向延伸,诱导槽的横截面呈U形。U形凹槽更容易在碰撞时发生坍缩,从而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提高汽车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诱导槽包括靠近前支座一侧的左侧壁,靠近后支座一侧的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垂直于所述凹陷型材的侧面,所述右侧壁为弧形侧壁,左、右侧壁之间通过过渡圆角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36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的盖板运输上料装置
- 下一篇:新型幕墙支撑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