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外控制收缩套筒及收缩矫形生长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2546.5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2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罗玉佳;刘行;徐皓月;陈涛;何伟伟;王维;罗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玉佳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李金蓉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控制 收缩 套筒 矫形 生长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收缩矫形生长棒,包括:矫形棒及中间的双套筒支架;保护外套筒架作为矫形棒的支架,开有连续或间隔的网孔窗,包裹有矫形棒活塞杆,活塞杆与保护外套筒架端部之间设有多个旋转内筒,可以相对保护外筒筒架旋转;旋转内筒侧壁上预置有网孔窗及半透膜,部分侧壁预置有磁性材料条或块;旋转内筒内置有可吸水膨胀产生生物膨胀动力的高分子材料,由隔离滑动块隔开。当内、外套筒网孔窗,通过外部磁力旋转重叠后,启动旋转内筒内的高分子材料吸收水分膨胀,实现收缩矫形生长棒收缩矫形作用。此发明首次利用生物膨胀作为装置内动力,在外磁场调控下,自动、可控地推动矫形棒系统工作,避免了既往收缩矫形棒系统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人体内使用的医疗设备,具体为一种体外控制收缩套筒及具有该体外控制收缩套筒的收缩矫形生长棒。
背景技术
体外控制收缩套筒可在诸多医疗领域使用。
如,用于脊柱内矫形生长棒的套筒,主要用于通过向套筒内施压带动外矫形生长棒收缩,从而拉动脊柱凸部使其变直。对于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为保留其脊柱生长和胸廓发育潜能,一般采用生长棒内固定矫形手术进行治疗,但是为适应脊柱及胸廓的生长发育,该治疗方案还需每隔半年到一年时间进行全麻长切口生长棒撑开调节手术,多次手术会明显增加患儿手术风险,手术弊病及治疗费用,患儿及其家属的精神压力也很大。
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依靠术前撑开的被动式生长棒及主动式生长棒(申请号:201711131231)和依靠外界手动加压的液压生长棒矫形装置(申请号: 20150886355.X)。被动式及主动式生长棒因需要术者术前主动撑开弹性复位件,故无法精准控制牵拉的速率及长度,且需要在在特定的体态姿势下进行被动牵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因体态不佳而触发不正确的牵拉,亦有可能因撤销作用力,由于牵拉程度太大导致神经损伤;液压生长棒通过外部注水实现加压,该生长棒需要从外部实现小切口生长棒调节手术,而且无法精准控制矫形棒延伸的程度。且使用的部分材料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市面上涉及的具有体外控制收缩套筒的外矫形生长棒,都无法实现一次手术即可体外控制,都为一次性暴力矫形,每一次矫形都会对脊柱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已出现大量由于暴力矫形所致的瘫痪或死亡患者。
外矫形生长棒之所以一次性暴力矫形,主要还是受与生长棒连接的体外控制收缩套筒一次性向套筒内施压造成的,故急需针对体外控制收缩套筒进行改进。
部分生长棒还存在诸如内筒旋转容易伤害人体、磁体属性导致影响后续核磁共振检查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或至少缓解这些问题。
一种体外控制收缩套筒,包括
保护外套筒架,设有贯通侧壁的窗口;
旋转内筒,间隔设有贯通侧壁的若干通槽;所述旋转内筒可转动设于同一圆心的所述保护外套筒架内;所述旋转内筒内重叠包裹有若干隔离滑动块,临近的所述隔离滑动块之间有间隙;所述保护外套筒架与所述旋转内筒侧壁的上、下端分别向中心轴方向弯折延伸一折边,所述折边用于与配套部件组合形成封闭面;
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内筒上,用以在体外控制所述旋转内筒相对于所述保护外套筒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若干溶质腔,为由所述旋转内筒与所述隔离滑动块构成的腔体;所述溶质腔内设有吸水膨胀物;至少一个所述溶质腔与所述通槽连通;
所述溶质腔与所述隔离滑动块位于配套装置与离所述配套装置距离小的所述旋转内筒端部的所述折边之间;
半透膜,设置在溶液通过所述窗口流入所述溶质腔的路径上,或/和包裹所述吸水膨胀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玉佳,未经罗玉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25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液相分离的破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