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试样制样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0955.1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1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夕曦;杨正朴;高圆浩;李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夕曦 |
主分类号: | G01N1/36 | 分类号: | G0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试样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试样制作,一种碳纤维试样制样模具,包括:上模具,设有两个同轴的半圆柱状的上注胶槽,所述两个上注胶槽的圆弧底部均设有贯穿的注胶孔;两个上注胶槽两侧及中间设有与其同轴的半圆柱状上限位槽;下模具,设有下注胶槽和下限位槽,分别与上注胶槽、上限位槽结构、尺寸相同;上注胶槽和下注胶槽表面设有隔离层。本实用新型模具试样脱模容易,大大降低了试样的损坏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试样制作,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试样制样模具。
背景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密度低及模量强度高等优异特性在承载结构中得到广泛使用。客观准确测试碳纤维力学性能是质量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影响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与使用。目前碳纤维力学性能评价以拉伸性能为主,工程应用通常采用碳纤维复丝拉伸的方法。国家标准GB/T3362-2005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对待测碳纤维手动浸胶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描述,即框架缠绕—手工浸胶—干燥固化—粘贴加强片,然后测试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而对于碳纤维的压缩性能,文献报道采用多单丝压缩测试方法,包括弹性环法、拉伸回弹法、直接测量法、弯曲梁法、单丝复合材料法等。这些方法因为制样困难或对设备精度要求高且测试值离散较大很难客观反映碳纤维压缩强度。而现有对于碳纤维复丝的压缩性能的测试,文献报道中使用的制样模具存在模具加工成本较高,制样周期长,试样成型条件苛刻,试样脱模困难等问题,尤其不适于工程上碳纤维的研制,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效率更高的碳纤维压缩强度压缩试样的制样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碳纤维试样制样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试样制样模具,包括:
上模具,设有两个同轴的半圆柱状的上注胶槽,所述两个上注胶槽的圆弧底部均设有贯穿的注胶孔;两个上注胶槽两侧及中间设有与其同轴的半圆柱状上限位槽;
下模具,设有下注胶槽和下限位槽,分别与上注胶槽、上限位槽结构、尺寸相同;
上注胶槽和下注胶槽表面设有隔离层。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为长宽相同的长方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限位槽、下限位槽和注胶孔设有隔离层。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表面设有隔离层。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层为透明胶带粘贴拼合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层为脱模剂凝固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采用硬硅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采用3D打印制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模具制样成本低,周期短,试样成型条件简单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2、本实用新型模具试样脱模容易,大大降低了试样的损坏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具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具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具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具A-A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B-B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夕曦,未经刘夕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09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载波通信的多台联用电磁起重系统
- 下一篇:一种压气机压壳